材研实验报告(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docxVIP

材研实验报告(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研实验报告(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docx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演示实验报告 冯恩科 091623 一、扫描电子显微镜 1 实验的名称: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2 仪器的型号: FEI—QUANTA 200F 3 实验材料及样品形式: 添加了缓凝剂的水泥,并水化三天,固体块状。 4 研究材料表观特性: 研究样品表面微观形貌。 5 实验条件: 保护气体:水蒸气;束斑:4.0;加压电压:20kV;气压:70Pa。 6 制样方法: 先将导电胶或双面胶纸粘结在样品基座上,再用镊子将块状样品放置在胶带上面黏牢,最后镀上一层导电膜,然后就可以放入扫描室内进行观察。 7 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上图为实验当天拍下来的两幅扫描图。在实验中随着放大倍率不断提高,通过与扫描电子显微镜想连接的计算机进行聚焦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屏幕上出现一些棒状的物体(缓凝剂)、并且分布均匀,通过对这些凹凸和颜色的分析,可以确定表面物质组成和结构。 8 观后感: 在观看实验之前,对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尽管知道它的一些原理和功能,但是它具体使用的方法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件宝贝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却完全不懂,通过这次实地地观摩和与老师的交流,终于明白一二。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制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通常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或样品区域,处理断面时应尽量选择新鲜自然形成的断面,避免人工手段对样品断面结构、物质造成变化而失真。在处理样品时应防止电荷的积累,避免由此导致的表面过亮而使形貌特点难以观测。粉末样品的颗粒应小而均匀,防止对观测产生不利影响。 在进行实验观察时,首先要弄清楚我们所要得到的信息,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小心仔细地调节,由大到小,一步一步聚焦放大,直到看到想要看的区域为止。 二、红外光谱 1 实验的名称: 傅里叶变换FTIR红外光谱分析仪 2 仪器的型号: EQUINOX 55配套OPUS软件。 生产厂家:德国BRUKER公司 分辨率: 0.5 1/cm 波数精度:优于0.01 1/cm 信噪比: 3600:1 光谱范围:7500—370 1/cm 功能及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有机、无机材料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检测 主要附件:单反射ATR附件、漫反射附件、红外显微镜 3 实验材???及样品形式: 添加了3%高分子材料的水泥基,灰色粉末状。 4 研究材料表观特性: 检测样品的结构 5 实验条件: 干燥的环境,且温度恒定。具体操作只用在红外光谱仪上设定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与实验相关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调节,即可进行实验。 6 制样方法: 样品为粉末样品,所用的制样方法为KBr压片法,将少量样品与分析纯的KBr粉末(约总量的95—99%)放入玛瑙研体中,充分研细并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倒入压片模具中,在粉末压片机上加压(压力约为15MPa)片刻,取出压片即可。 7 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该图为当所测的水泥基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在不同的波数下有不同的吸收强度,通过对这些不同强度的吸收的分析,可以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 8 观后感: 当今红外光谱结合了计算机技术,拥有高 HYPERLINK /view/495141.htm \t _blank 灵敏度、高 HYPERLINK /view/7687.htm \t _blank 分辨率、快速 HYPERLINK /view/252989.htm \t _blank 扫描、联机操作的特点,所以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学院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非色散型的,其核心部分是一台双光束干涉仪,常用的是迈克耳孙干涉仪。当动镜移动时,经过干涉仪的两束相干光间的光程差就改变,探测器所测得的光强也随之变化,从而得到干涉图。经过傅里叶变换的数学运算后,就可得到入射光的光谱B(v)。 通过观察老师的操作我们可以发现需要人工操作的部分就是样品的制备,后面检测部分都是电脑自动化完成的,所以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样品的制备。老师给我提醒了几点制样的关键:1、试样应该为单一组分的纯物质,纯度应大于98%或符合商业规格,这样才便于与纯物质的标准光谱进行对照。多组分试样应在测定前尽量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区域熔融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个做分光谱相互重叠,难于分析。2、试样不应该有游离水。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光谱,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3、试样浓度和测试的厚度要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的大多数吸收峰投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 实验当天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采用压片法制样时要选择KBr粉末?当时没有回答上来,现在简要回答一下。因为KBr对红外无吸收作用(红外光透过范围5000—400cm-1),并且可以起到支撑样品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KBr与样品的用量比例,要适量。 三、热分析 1 实验的名称: DSC、TG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