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应对和挑战(彭阳初).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党政—媒体—公众关系模式 党政主导,相互依存, 力量平衡,共生共赢 搭好平台,主动驾驭 政府 媒体 公众 政令 意见 政令 意见 案例 “党政—媒体—市民”三位一体的杭州模式 光复路148号公厕改造分配事件 尝试 形成“以民主促民生”的制度常态, 媒体搭建平台,民众参与成为党政决策抓手。 形成了相关制度建设 --媒体列席常委会制度 --在杭媒体联席会议制度 --重大项目同步制订媒体策略制度 第一、不回避、不拖延、不包庇 反应慢,处置拖沓 第一处置失当,事实不清楚,司法界定不准确。 处理避重就轻, 企图为违法违纪官员开脱。 慌忙纠正前面的错误 第一期待亮明态度; 第一处置要公正; 第一时机不错失; 第一波情绪要化解; 第三部分 实战篇: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舆论策略 第二、建立事件处置应急机制 处置事件要“双处置”+“双介入” 事件本身与舆论同时处置 上级的宣传部门要介入事件处置 双介入: 事件和新闻的处置要互相介入 双处置: 临时新闻中心 临时新闻中心的基本分工与职能 后勤接待小组 新闻报道小组 现场警戒小组 安排好记者吃住行 提供专业服务 使采访高效有序 维护现场秩序 稿件撰写人与审核制度 主动设置议题 每天都有安排 密切监控舆情 必要时设立临时新闻中心 第三、要发专业的网评 网络评论员本质上是一种软引导: 提供事实 解析真相 专业辨析 引领思想 1、主动设置议题 事件是什么 情节怎么样 性质怎么定 影响有多大 定性要普遍化不要特殊化 对象要限定化不要扩大化 描述要具体化不要抽象化 诉求要人情化不要政治化 第四、危机事件新闻发布 2、变“结案式发布”为“滚动式发布” 变“结论式发布”为“情节式发布” 3、慎重确定新闻发布核心信息 4、多种发布方式灵活掌握,穿插进行 第五 推动网络立法 1、处理好发展与管理间的关系 2、理清立法思路和执法思路 3、需要顶层政策设计 新媒体的挑战和应对 中共益阳市委党校 彭阳初 09年,互联网曝光涉官部分事件 年份 月份 省份 网上“涉官”事件 2008 12 江苏 最牛房管局长 2009 2 云南 躲猫猫 3 四川 国税局长嫖宿未成年学生 陕西 高中生猝死公安局 湖南 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 4 贵州 习水嫖宿幼女案 浙江 温州官员“购房门” 5 湖北 邓玉娇案 6 河南 “替谁说话”逯军 浙江 统计局副局长强奸幼女案 7 云南 嫖宿幼女案 7.7-9 全国 七起官员贪污受贿 这个榜单究竟多长…… 互联网舆论事件的新特点 总特点 四个“化” 四个“越” 曝光频率密集化 案件性质恶劣化 涉官案件基层化 网民反应升级化 燃点越来越低 爆点越来越高 速度越来越快 烈度越来越强 曝光 查处 免职 P2-3 第一部分 问题篇: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第二部分 谋略篇: 重构“党政—媒体—公众舆论”新格局 第三部分 实战篇: 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舆论策略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一、互联网迅速崛起,改变了媒体形态和舆论生态 二、中国特色的新舆论场的形成 (一)互联网反中心、反控制的技术特点改变了舆论生产方式 (二)互联网改变了意识形态的格局 (三)互联网改变了民众参与的方式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一、互联网迅速崛起,改变了媒体形态和舆论生态 (一)互联网反中心、反控制的技术特点改变了舆论生产方式 传统媒体如同金字塔 层层把关层层报批 管理模式容易掌控 互联网如同蜘蛛网 新闻源头不可控 传播速度不可控 内容分散不可控 舆论容易放大不可控 4-5 传统媒体条件下 互联网条件下 舆论生产方式 宣传部门统一口径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传播 从下到上,话语权分散,即“人人皆媒体”的扁平结构 执政 方式 从上到下的垂直结构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二)互联网改变了意识形态的格局 境外媒体 党和政府 官方传统媒体 官方新媒体 商业传统媒体 商业新媒体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12-13 两个舆论场的相互隔膜 官方网络舆论场 民间网络舆论场 传统: 宣传部统一口径下形成的意识形态化的舆论场 民间: 网民自下而上的“发帖、灌水、加精、置顶”而形成的舆论场。网民和版主、博主是这种传播形式的主体。 官方舆论无法有效引导和设定民间舆论,相反,常常当某个事件被民间舆论炒作成为热点时才被迫加以回应,被民间舆论牵着走。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14 (三)互联网改变了民众参与的方式 认真甚至于较真 维权和法律意识强 对于政府的有错推定和信任危机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