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护性蛋氨酸对奶牛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的影响.docVIP

不同保护性蛋氨酸对奶牛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保护性蛋氨酸对奶牛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的影响.doc

不同保护性蛋氨酸对奶牛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的影响 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人们曾误认为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反刍动物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因而不需从饲料中另外补充。后来的研究表明,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最大程度,进入小肠的氨基酸仍难以满足高产奶牛的需要,从而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牛奶质量。因此,必须增加小肠可吸收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数量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增加反刍动物日粮中氨基酸(特别是保护性氨基酸)的方法,以提高反刍动物小肠中可吸收氨基酸(特别是限制性基酸)的数量[1]。蛋氨酸作为反刍动物的一种限制性氨基酸,对其保护方法历来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利用瘤胃保护性氨基酸是增加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数量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过瘤胃蛋氨酸在奶牛营养的研究国外已经非常广泛,且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如Rulquin等(1993)[2]证实,饲喂过瘤胃蛋氨酸增加了奶牛小肠蛋氨酸的供应量。由饲料途径给反刍动物饲喂瘤胃保护性氨基酸是调控进入小肠氨基酸数量和组成的最简便而又直接的方法(王洪荣,1998)[3]。这不仅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氮的排泄量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释放。但是,应用过瘤胃蛋氨酸对泌乳奶牛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来源过瘤胃蛋氨酸的瘤胃稳定性和瘤胃后可利用性不同造成的。决定瘤胃保护性蛋氨酸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氨基酸的含量、氨基酸在瘤胃中的稳定性以及氨基酸在小肠的消化吸收率等。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3种保护性蛋氨酸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的影响,为选择和应用理想的保护性氨基酸产品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管理 选择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荷斯坦奶牛(平均年龄4岁,体重550~600 kg ),试验牛单槽饲养,每日6:00、 13:00和19:00饲喂,自由饮水,饲喂TMR全混日粮,每天记录采食量。 1.2 试验日粮及营养水平 按每头奶牛每天采食量来配制TMR混合日粮,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混合精料配方见表2。 ■ 1.3 试验材料 商品过瘤胃脂肪产品棕榈油脂肪粉;商品用DL-蛋氨酸;向蛋氨酸中分别按照30%、40%、50%加入溶化后的棕榈油脂肪粉,边加边搅拌,在搅拌中迅速冷却,得到粉末状保护性蛋氨酸Ⅰ(RPMet-Ⅰ)、保护性蛋氨酸Ⅱ(RPMet-Ⅱ)、保护性蛋氨酸Ⅲ(RPMet-Ⅲ)。 1.4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4个阶段,每个阶段预饲期15 d,正式期5 d。每头牛在4个阶段中分别饲喂日粮Ⅰ(基础日粮+RPMet-Ⅰ30 g/d)、日粮Ⅱ(基础日粮+RPMet-Ⅱ 30 g/d)、日粮Ⅲ(基础日粮+RPMet-Ⅲ 30 g/d)和日粮Ⅳ(基础日粮)。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正式期的前48 h内,每隔4 h采集瘤胃液200 ml,连续采集2 d。四层纱布过滤后,立即测定pH值,并按采样要求采集样品放入干净的塑料瓶中低温保存,样本采集结束后,测定NH3-N浓度、菌体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采集瘤胃液时间点分布详见表3 。 1.5.1 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利用Agilent6890N型气相色谱仪,内置FAAP通用型毛细管柱,参数为30 m×0.32 mm×0.25 μm。 气相色谱仪参数:色谱柱采用毛细管柱,采用程序升温,60 ℃保留2 min,以6 ℃/min的速度升温到140 ℃,保留1 min,再以30 ℃/min的速度升温到220 ℃,保留6 min,汽化室(进样口)温度180 ℃,采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温度230 ℃。 N2为载气,流速为45 ml/min。H2流速为50 ml/min,O2流速为450 ml/min,进样量为1 μl。 试剂配制: ① 配制25%(W/V) 的偏磷酸溶液:将25 g偏磷酸溶在100 ml双蒸水中。 ② 巴豆酸的配制:在100 ml的偏磷酸溶液中加入0.646 4 g的巴豆酸,定容到100 ml。? ③ 标准样品:准确称取色谱标准级乙酸0.910 0 g、丙酸0.370 0 g、丁酸0.176 5 g分别溶于双蒸水中,再各自定容至100 ml。 瘤胃液预处理:取1 ml样品到离心管中,再加入0.2 ml的偏磷酸巴豆酸混合溶液,-20 ℃冰箱保存过夜,解冻后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保存,测定前再12 000 r/min离心5 min。进样量为1.0 μl。 1.5.2 菌体蛋白的测定 菌体蛋白测定参照Cotta等(1982)[4]和Broderick等(1989)[5]阐述的差速离心法进行。 瘤胃液经两层纱布过滤后,于39 ℃ 4 000 r/min离心15 min去除原虫及饲料颗粒。将上清液在15 000 r/min下离心20 min,弃去上清液,用15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