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医治公众的“环保焦虑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来医治公众的“环保焦虑症”.doc

谁来医治公众的“环保焦虑症” 本网评论员??2013年02月24日 09:49 相关新闻: 潍坊环保局称2天查715家企业媒体要求公布名单 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试点启动 承保金额已近200亿 从年初的雾霾天气到最近备受关注的水资源污染,环保一再成为令公众揪心的话题,对清洁空气和水的期待,对污染情况层出不穷的失望,两种情绪失衡,国人俨然已经患上了一种“环保焦虑症”。 在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增进了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环保焦虑”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公众心态。有地下水污染事件被不断地曝光,有应对雾霾的无可奈何,还有民众希望对症下药“喊环保局长去游泳”。一方面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被不断地当做警示来提及,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在很多地方仍得过且过。 近日山东潍坊企业被疑深井排污一事中,当地声称2天排查700余家企业,看起来有些荒唐。媒体继而曝出当地灌污打井已成“产业链”。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在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和经济发展甚至是养家糊口的“燃眉之急”相权中,很多企业,无论其大小及排污能力如何,都选择了代表眼前利益的后者。这是企业的环保非理性。 但如果只是企业的行为,并不会造就如今中国的普遍环保焦虑。更重要的是,在环保这个全社会命题之下,作为守门人的环保部门的表现往往乏善可陈。一方面,是在涉及公众切身健康和安全的环保领域,信息披露不及时甚至是不透明,比如从2012年到2013年的PM2.5拉锯战。另一方面,是在一些应该发挥主动监管的环保领域功用缺失或者缺位,比如已经形成“利益链”的灌污打井。还有,就是一些环保安全事件发生后处理措施的不专业和不及时,比如今年年初发生的山西浊漳河丙胺泄露事件。 换言之,中国人的“环保焦虑症”其实是对目前中国发展模式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发展中存在问题修正和反馈不力的一种社会心态方面的反应,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个个体身体力行、解决环保困局的信心。如果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是一个目标,但让环保部门向前站,主动作为却应该是起点。 治疗公众环保焦虑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也是重建社会信任的过程。 我们看得出有关部门作出的努力,比如环保部和保监会发布的让各个企业缴纳环保强制险的尝试,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在于“打蛇要打七寸”,在既有的环评机制20年来尚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让企业强制缴纳“环保险”不过是在一个本就缺少执行力的机制中增加了一个更难落实的额外措施。与其让企业多交这部分约束力有限的钱,还不如把功夫下在真正需要企业花钱的地方,比如产业绿色升级、排污设备升级、污染企业搬迁,从这些方面着力,既直指污染问题的解决,又不与企业的环保非理性相冲突,实施起来或更顺畅。 “环保焦虑症”是日积月累发作的宿疾,解决环保问题的药方,多年前就已开出,要把它细心做好的时候正是现在。 环境保护,逼出真相才能唤回碧水蓝天 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2013年02月21日 19:49 在山东潍坊“污水直排地下”事件陷入一重又一重“罗生门”的时候,国家环境保护部20日回应称,地方环保部门已经赴现场暗访,目前尚未发现企业通过高压水井向地下排污的情况,调查仍在深入开展之中。同样真相未明的,还有浙江瑞安水污染疑云:当地网友发微博悬赏20万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随后,瑞安环保局称生活垃圾污染河流,但村民表示不相信。 ? ??? 对于环保或生态的担忧,不过是人类基本的生存焦虑:地面以上是“毒雾”,地面是五颜六色的河流,如果连千米之下的地下水也不放过——如此发展模式,于“幸福”或“美丽”而言,岂非是最大的讽刺?我们关注的,显然不只是一个地方的地表或地下水。 ? ??? 只是,真相在哪里呢?譬如在潍坊,尽管地方宣称一切静好,但“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在某厂家内发现疑似挖井排污现象,且也有员工承认所供职企业存在不同形式的地下排污问题”;而20日的《中国青年报》说得更直接、更明白,“在潍坊,网友所举报的早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潍坊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早已经成为当地的热门话题”……官版真相与民间真相,呈现出十万八千里的分裂。又譬如在瑞安,正如专业人士所言,“从周边工厂分布和温州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很难排除工业污染的影响”。 ? ??? 在环境敏感期,生态安全事关公共利益,没有人愿意幸灾乐祸,更希望地方是清白的,一切不过是善意的“误会”。道理并不复杂,一是中国的地下水,已经“玩不起”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而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二是权力的公信力,已经岌岌可危。就在前几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