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一大豆带状套作系统碳平衡研究
摘 要
全球变化问题的突出,使集约化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通过
栽培管理措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粮食产出,同时也为减缓全球C02浓度升高做出
贡献,是当前作物栽培学和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于2012.2013
年,选择仁寿、乐至和雅安雨城3个地区,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为研究对象,并以
传统套作、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和休闲地处理为对照,从作物碳截获、土壤碳排放及
土壤有机碳变化等方面,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碳平衡特点及其可能影响机
制。并同时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物质生产和土壤肥力维持能力及其与相应
单作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单作和传统套作相比,玉米.大豆带状套作能够提高作物的碳截获能力。与
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玉米净光合速率和碳积累动态无显著影响,但
与大豆单作相比,会显著降低共生期大豆净光合速率和碳积累。带状套作系统生长季
m‘2,比传统套作高5.96%,比玉米单作高23.9%,比
总的作物碳截获约为0.94蚝C
大豆单作高217.6%。带状套作归还到土壤的作物截获碳也显著高于单作和传统套作
处理,秸秆不还田与还田情况下,分别比传统套作高13.6%和7.4%,比玉米单作高
59.1%和26。9%。回归分析表明,套作碳截获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由共生期作物叶面积
指数增加和作物光合时间延长所引起。但逐步回归表明,共生期叶面积指数的贡献可
能更大,逐步回归模型为:y=173.83+188.4x,R2--0.941。
2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共生期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一11.8%)
m之h一。
(P0.05),但与传统套作无显著差异,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约为268.4mg
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共生期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加、冠层
底部光合有效辐射也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套作系统作物空间配置变化所引起的共生
期土壤温度下降、光截获能力增强及土壤含水量升高,可能是造成套作共生期土壤呼
吸速率低于玉米单作的重要原因。另外,带状套作种植系统共生期土壤呼吸速率存在
空间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玉米条带显著高于大豆条带和玉豆行间,土壤呼吸速率空间
R2=O.827),表明,带状套作系统作物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引起土壤呼吸速率
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
万方数据
3综合试验处理2年后3个试验点数据的平均值发现,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土壤
与传统套作无差异。带状套作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与传统套作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
归分析发现,AP首先被引入到回归模型,AN随后也被引入到方程中,逐步回归关
也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表明套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可能是由土壤肥力维持
能力增强和作物截获碳输入土壤增加共同引起。
4套作系统作物生产碳投入与单作相比也相应增加,碳投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肥
料的增加所引起。但与玉米单作和传统套作相比,带状套作的碳汇功能却显著提高,
的回归关系,表明套作系统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碳
汇功能。
5与单作相比,套作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无显著变化(胗0.05),但会造成大豆产
量和生物量一定程度的降低,分别约下降15.6%和37.8%。但带状套作系统总籽粒和
干物质产出高于单作和传统套作,分别比玉米单作高17.8%和24.2%,比大豆单作分
著高于传统套作(1.54)。回归分析表明,共生期叶面积指数、作物生长时间与系统总
LAI一5.04
时间(TIME)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ield=3026.186
LAI+1.836TIME一3668.718。
(Biomass)与二者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ield=6010.756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与单作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