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生代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研究进展》.pdf
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韩作振等
华 北板块 北缘 东段 古生代 沉积特征及 盆地 演化研 究进展 NaturalScience
5 问题讨论与展望
对华北板块北缘西段和中段 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 中在造山带碰撞拼合的时间和位置研究 ,争议相对
较少 ;但对于华 匕板块北缘东段 的研究相对薄弱 ,尤其在沉积方面研究较少。由于研究 区地质构造错综复
杂 ,沉积体系保存不全 ;受 中新生代构造 的影响,叠加 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 、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以及地层
被破坏 ,多为哑地层 。上述原因导致对古亚洲洋南支洋闭合之前盆地的性质及演化认识不一 。
近年来 ,众多地质学家采取地质 、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法 ,对吉林伊通 、四平 、长春、辽源 、延
吉等地区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使得被严重覆盖的研究区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较大
进展 ,不断有元古代一古生代的地质体被发现 ,活动带内许多长期对其属性看法不一的变质哑地层被重新厘
定 ,积累了大量的实际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 ,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不断提高,精确度以及可信度也
相应 的提高 ,学科交叉和新技术应用对地学研究的促进 ,结合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研究区系统的研究,通过探
索和讨论一些重要基础地质问题 ,可以深化对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 ,丰富大陆增生理
论 ,并为拓展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和思路提供基础地质理论依据。
沉积体系是构造活动过程最完整的地质记录。采用沉积学的方法,结合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
地层学、同位素测年等理论和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现存古生代地层 ,根据不同构造部位的沉积盆
地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对吉林 中东部地区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古地理演化进行研究,恢复沟弧盆体系的
分布以及岛弧的类型、时代 ,重建古生代不 同时期 的构造一岩相古地理 ,探讨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 ,将是探讨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构造演化特征 的新思路 。
参考文献 :
[1]刘正宏 ,刘雅琴 ,冯本智.华北板块北缘 中元古代造 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EJ].长春科技 大学学报 ,2000,30(2):110~
114.
IiuZhenghong,LiuYaqin,FcngBenzhi.TheestablishmentandtectonicevolutionofProterozoicorogenicbeltinthenorth
marginofnorthChinaplateEJ].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000,30(2):i10一i14.
E2]Seng0rAMC,Natal’inBA,BurtmanVS.EvolutionoftheAltaidtectoniccollageandPalaeozoiccrustalgrowthinEurasia
[J].Nature,1993,36(4):299307.
[3]Seng6rAM C,Natal’inBA.PaleotectonicsofAsia:Fragmentsofsyntesis[M]//TheTectonicEvolutionofAsia.Cam—
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486—640.
I-4]黄汲清.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初步总结EJ].地质学报,1960(2):I-37.
E53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田[J].地质学报,1977(2):117—235.
HuangJiqing,RenJishun,JiangChunfa,eta1.AnoutlineofthetectoniccharacteristicsofChina[J].ActaGeologicaSinica.
1977(2):117-235.
[6]王鸿祯.从活动论观点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IJ].地球科学,1981(1):42—66.
WangHongzhen.GeotectonicunitsofChinafrom theview—pointofmobilism[J].JournalofEarthScience,1981(1):42—66.
[7]王鸿祯.亚洲地质构造发展的主要阶段_J].中国科学,1979(12):1187—1197.
[8]周建波 ,张兴洲,马志红,等.中国东北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压电工实操考试要点(最新).docx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新教材).pdf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ppt VIP
-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ppt VIP
- 2025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01(浙江卷)(解析版).docx VIP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docx
- 2025室内设计规范.docx VIP
- JTGT L80-2014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细则.pdf VIP
- 安徽芜湖市湾沚区国有资本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 新版ISOIEC 270022022标准发布及关键变化点解读.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