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回水区水体氮赋存形态特征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研究.pdf

嘉陵江回水区水体氮赋存形态特征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Forms of the Jialing River Backwater Area an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of Engineering By Fu Bin Supervised by Prof. Zhang Zhi Specialty: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y, 2014 中文摘要 摘 要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每年的 1~4 月成为人为控制水位变化的消落 期,将形成落差高达30 m 的水库消落带,由人为控制水位变化,势必使河流的自 然水利水文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对三峡水库的水环境产生影响。目前有学者通过 室内研究硅藻的大量增殖,发现随着藻类细胞的增长,培养液中的N 、P 和 Si 含 量都逐渐下降,但P 的变化幅度并不是很大,而当培养液中的N 含量减少到最低 点时补充氮源,发现几乎停止增长的硅藻细胞又重新开始继续增长,因此N 也可 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诱发因子。在已有研究中,对三峡库区支流嘉陵江的水质情 况研究并不多,对于嘉陵江水体中氮素的系统研究就更少,对嘉陵江水体硝酸还 原酶活性的研究则几乎没有。因此,本文以嘉陵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嘉陵江回 水区水体的氮素进行连续的采样监测,以及对水体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检测,分别 从氮素的赋存形态特征、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基本水质指标间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 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三峡库区支流回水区水体富营养化的预警与应急管理提供基 础数据,为深水型湖库水体富营养化与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借 鉴意义。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道型水库支流交汇区消落 期“藻华”中胞外酶的作用机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① 嘉陵江回水区水体中TP 的含量与长江水体中TP 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都 是丰水期的TP 含量明显大于其它水期,由此推测,嘉陵江回水区沿岸的磷污染主 要为面源污染;嘉陵江回水区水体中的TP 含量远小于两江交汇口长江段水体中的 TP 含量,仅为后者的38.4% 。 ② 嘉陵江回水区各采样点各形态氮含量在0.2m 和3.0m 水深处均无显著性差 异,说明从0.2m 到3.0m 这段水深范围内的水体混合趋向于均匀。从沿程看,氨 氮占TN 的百分比呈逐渐下降趋势,硝态氮占TN 的百分比沿程几乎没有变化,总 有机氮占TN 的百分比沿程逐渐上升。嘉陵江回水区水体的TN 含量的季节变化并 不明显,推断嘉陵江回水区的氮营养盐受农业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的程度相当。 嘉陵江回水区水体中的TN 含量略大于两江交汇口长江段水体中的TN 含量。 ③ 对嘉陵江回水区各采样点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按沿程方向,各采样 点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嘉陵江回水区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 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较小。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总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 当藻类数量增加后,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会增加,这与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的 硝酸还原酶活性相一致。 ④ 水中总藻数与流速显著负相关,说明低流速有利于藻类生长。NO -N 与 2

文档评论(0)

llllss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