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桐梓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语文版
授课说明 课题 《木兰诗》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能有节奏地诵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和优美。
3、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并认识对偶和互文等修辞手法。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赏析人物形象。 补充 ? 教学难点 对偶和互文的知识以及一些生僻字的认读。 补充 ? 教具使用 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历史上,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们横刀跃马,慷慨赴难,像穆桂英,梁红玉,她们是女中豪杰,而花木兰更是她们的楷模。今节课就让我们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铁马的女英雄吧!
二、预习分享
1、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朗读,学生听清朗读节奏的划分、停顿。
A:指名读,B:集体读。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合作与教师串讲相结合,翻译课文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结合插图,说说全诗可分几部分,按什么顺序来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四、小结
背诵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对文言和诗歌,背诵更是不二法门。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我们才能快速的背诵文言文。
五、作业
用正楷字抄写全文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背诵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对文言和诗歌,背诵更是不二法门。上节课的背诵《木兰诗》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齐背……
二、问题探究,品读赏析。
1、文章开头从木兰的停机叹息写起,写出了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6分钟)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2、第3节写了“东……西……南……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征途遥远)。 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认识对偶,反复咏叹的修辞手法.)
4、作者如何写出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运用什么的修辞手法?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们描绘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我们好像听到了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7课 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ppt
-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7课 兰亭集序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6课 逍遥游(节选)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ppt
-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8课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我为什么而活着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1课 《物种起源》绪论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8课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我为什么而活着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ppt
- 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2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2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ppt
- 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3课 南州六月荔枝丹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3课 南州六月荔枝丹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ppt
- 贵州省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铜仁地区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卷(二) 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铜仁地区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卷(四) 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铜仁市2013届九年级数学适应性考试模拟题(一)(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义龙新区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铜仁市2013届九年级数学适应性考试模拟题(二) 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栽麻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竞赛试题 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玉龙中学2013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1 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遵义市北关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
- 贵州省铜仁地区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卷(三) 新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