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新课程:现状与挑战 新课程进程 酝酿始于1996~1998年 决策始于1999~2000年 实验始于2001年 义务教育新课程推进进程 2001年 42个实验区 0.5%-1% 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 2003年 1642个实验区 40%-50% 2004年 70%-90% 2005年 90%—95% 新课程“新”在哪里? 门类? 课时? 内容? 教材? 新课程“新”在哪里?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评价方式? 管理方式? 新课程“新”在哪里? 课程文化 课堂文化 教研文化 管理文化 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 高中地理课程结构 前期研究的启示 世界各国对地理教育的重视 地理课程设置兼顾基础性和选择性 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时代性 打破学科体系,从现代教育价值和目标出发构建地理课程 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提高国民地理科学素养 课程性质 地理科学 ——兼跨 “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的学科 中学地理课程 ——兼跨 “人文与社会” 和 “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充分发挥地理学科 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 初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比较 初高中课程目标比较 1.初中课程的总特点 地理课程以传授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为基础目标 地理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对“过程”的学习 地理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为准绳 地理新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力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关注对学生“有用的”、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地理知识 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学力的培养 另外,本次课程目标的表述更具有可操作性. 这也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一个亮点。 新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知道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公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成分体现出地理科学的教育功能。 我国地理课程内容的特点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4.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5.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6.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实施的思考与讨论 二、新课程下几个误区 抽象的经验 ◆不仅因为作为学习方式转变所呈现的标志成果(如研究性学习),而且它更是实现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误区一:合作探究浮于表面,搞花架子。 ◆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3课时 反比例函数课程.ppt
- 第13课时 机械效率课程.ppt
- 第13课时 世界古代文明的产生、碰撞和交融课程.ppt
- 第13课时 在同一片土地上课程.ppt
- 大悟县城北小学课程.ppt
- 第13章 打印输出课程.ppt
- 第13章 典型中外文特种文献的利用课程.ppt
- 大象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课程.ppt
- 第13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课程.ppt
- 第13章 电工测量课程.ppt
- 2025江浙沪居民睡眠健康小调研报告.pdf
-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docx
- 团委活动方案(拓展).docx
-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端到端与AI共振,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pdf
- 小核酸行业深度:技术平台和适应症不断验证,迎来销售和临床密集兑现期-华福证券-2025.3.31-65页.docx
- 医药生物行业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25031440页.docx
- CXO行业系列报告三寒冬已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25031430页.docx
- 全国租赁市场报告2025年3月_可搜索.pdf
- 玩具行业“情绪经济”专题:创新玩法+IP赋能,重新定义玩具-华鑫证券-2025.docx
- 医疗保健行业PCAB抑制剂药物深度报告抑酸药物市场空间广阔PCAB抑制剂大有可为-25.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