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护理学》第一、二章--2016.3.3》.ppt
学习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掌握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 熟悉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 了解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精神卫生现状及未来 心理卫生问题的严重性 发病率高 复发率高 致残率高 知晓率低 重视度低 误诊率高 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概 念: 精神病学(psychiatry): 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科护理学: 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学科,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 精神科护理学的任务 研究和实施对精神疾病患者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 研究和实施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接触、交流技巧 对各种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 对精神疾病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 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尊严,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合适的治疗,培养和训练患者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怎样在医疗治疗机构中观察病情,记录详细,协助诊断,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并积累重要资料 社区精神卫生预防保健的护理工作 精神医学发展简史 1.国外对精神病学的研究 古希腊罗马时代-----希波克拉底将精神疾病概念引进医学的第一人 柏拉图: 中世纪:宗教与封建统治时代---被认为是罪恶和魔鬼所致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西欧精神病学转折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克雷丕林---现代精神病学之父,提出了疾病分类学原则。 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现代精神病学的发源地 精神医学发展简史 20世纪以来:各种学说得以蓬勃发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20世纪50-60年代:精神药物广泛使用及管理模式的改变 2.我国精神病学发展 祖国医学对精神病学的研究——《内经》 1949年以前,发展缓慢 新中国建立初期,建立新的精神病医院,开展专科医师培训 60-70年代,开展城乡的精神病防治工作 80年代,精神病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繁荣起来,开设精神病学课程,开办精神卫生研究所 90年代,心理咨询广泛开展 琳达.理查兹女士:美国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先驱者 主张:照顾精神病患者的质量至少应等同于躯体疾病患者的照顾质量 第一阶段:1882年美国开办第一所培养精神科 护理人员的学校——马科林医院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护理角色功能转变 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__精神病管理 模 式的转变 第四阶段:80年代——重视精神残疾的社区康复 精神障碍的负担 疾病的负担 精神和行为障碍是一类常见疾病,在所有人群中有 25%以上的人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受到它们的侵扰 在1/4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个成员患有一种行为或精神障碍 在整个一生中,大约有20%的病人患有一种或几种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负担 国际精神障碍的负担 就疾病负担中残疾所占的分量看,200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估计表明,精神和神经障碍在全部残疾生存年数中占30.8%。而抑郁症引起的残疾数量最大 我国精神障碍的负担 重型精神疾患的患病率13.47%,目前全国约有1600万精神病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为780万人,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 人大博导教授自杀前 ——长期失眠抑郁 “在正午,一个尼采式的时间,他从高空坠落,像一片落叶?抑或一只飞鸟?” 中山大学女教授自杀真相:压力无处发泄 2007年1月20日凌晨4时左右,寒风阴冷,细雨无声。家住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新村B栋5楼的中山大学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杨静,选择在这样一个凄冷的冬夜从家中纵身一跃,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位正处于创作旺盛期的学术精英,竟以跳楼的方式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休止符。 年仅44岁,带给亲人、朋友及学生永远的伤痛和怀念。 在旁人和父母眼中,她的人生履历写满“优秀”二字。她曾先后在国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达12本之多,曾获部委级一等奖,自杀前更担任着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大决策论证专家的要职。 香港科大内地博士自杀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 在15岁-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 世界精神卫生日 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 公众的偏见。 历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 1996年—“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