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doc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doc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省会城市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率先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转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重要创新。   1、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现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窗体底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多次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进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三农”问题的重新审视与全面破解,彻底改变了以往就“三农”抓“三农”的惯性思维模式,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标志着我国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为我们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机遇和新的途径。   3、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从长沙来看,这些年来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还不健全。因此,我们务必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住有利时机,紧紧结合实际,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的全面小康来推进、实现全市的全面小康。   二、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新农村建设,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必须突出以下五个重点。   1.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把长沙建成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产品流通中心和农业科技中心的构想,突出抓好优质水稻、花木、茶叶、水产四个“百里走廊”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积极推进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到2010年,全市开发优质水稻300亩、花木25万亩、茶园15万亩、水产20万亩,肉猪出栏1000万头。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项目带动、开放带动和创新带动战略,把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心任务来抓。集中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竞争力、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骨干龙头企业,集中打造一批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700亿元。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快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技术的研发推广,每年支持2-3个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制定和完善全市6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规划,大力引导农业高科技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性,“十一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80万人/年以上、劳务收入60亿元/年以上。同时,按照多予少取的原则,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三农”的政策,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   2.突出做好村镇规划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