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的提取生产的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治癌症、保护 心血管、防止人体衰老等。番茄红素在国际市场上是一种非常畅销的保健品、食品和 化妆品原料。本文研究从三孢布拉霉菌菌丝体中提取番茄红素。研究了番茄红素提取 的预处理工艺和番茄红素的提取纯化工艺,并提出了番茄红素工业化生产的工艺。 1)建立了一种新的番茄红素的薄层定性分析方法。薄层分析以薄层层析硅胶 G 为固定相,正己烷:二氯甲烷(9 :1,v/v )为展开剂。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和β-胡 萝卜素的Rf 值分别为0.45 和0.63 。 2 )建立了一种新的番茄红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条件为:色谱柱为Alltech Alltima C18 柱;流动相为(甲醇- 四氢呋喃-水)( 66 :30: 4 ,v/v/v );流速为1.5 mL ·min-1 ;柱温为30℃,检测波长472 nm 。在此条件下,番 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分离效果较好。线性方程为:Y = 1.32×108 5 X – 1.81×10 ,r = 0.9999,线性范围为0.072 ~ 0.36 μg 。进行了精密度试验,其RSD 为2.23% 。平均回 -7 收率在98.61-100.46% 。当信噪比为3 :1 时,最小检测限为7.34 ×10 μg 。 3 )进行了番茄红素提取的预处理工艺研究。采用95%食用酒精处理三孢布拉霉 菌湿菌丝体,除去其中大部分水分。湿菌丝体与酒精的最佳比例为1:1 (g/mL )。采 用45 ℃鼓风干燥对脱水菌丝体进行干燥处理2.5 小时。将干燥菌丝体与适量丙酮混合 球磨破壁30 分钟后进行提取。 4 )进行了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 固液比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的情况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固 液比对番茄红素的提取影响较大。以此设计正交试验,分别考察正己烷,乙酸乙酯和 丙酮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提取温度为 40 ℃,提取时间为 1 小时,固液比为1:40 。在此条件下,经过3 次提取,番茄红素 的提取率可达到80% 以上。 5 )进行了番茄红素的纯化分离研究。提取浓缩液经过一次结晶可得到纯度为30% 的番茄红素,再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可得到纯度为80%的番茄红素,最后通过重结晶可 得到纯度大于95%的番茄红素。 6 )对高纯度番茄红素晶体进行了表征研究。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 共振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7 )进行了番茄红素中试生产的研究,提出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制定了6%番茄 红素油树脂产品和 6%番茄红素粉末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备的产品经南京市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所检测,全部达标。 关键词: 三孢布拉霉菌;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预处理;提取 Abstract Lycopene as one of the carotenoids is an efficient antioxidant. Extraction of lycopene from Blakeslea trispora biomass wa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It contains the pretreatment 、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scheme of lycopene. According to these studies , we promoted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scheme of lycopene. 1)A new method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ic (TLC) determination of lycopene was develope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LC were as follows: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