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掺杂natao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摘 要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钽酸盐体系由于其钙钛矿层状结构和独特
的能带构成,表现出了优于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光催化制氢活性,得到了人们的
广泛关注。然而,其过宽的禁带宽度决定了它仅能响应占太阳光谱4%的紫外光,
极大地限制了太阳光利用率。金属离子掺杂是拓宽宽禁带半导体光吸收范围的
有效途径。因此本课题针对钽酸盐体系太阳光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Cu(m
或Cu(t0/W(VI)对NaTa03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制氢材料,
并考察了其在甲醇水溶液中的光催化制氢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各了不同掺杂量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Cu0I)掺杂
的相结构组成、形貌、元素价态和光吸收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以Cu(II)
光吸收带边红移,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吸收特性,当X=0.10时,红移程度最大,
带隙最小。催化剂的光催化制氢活性评价选择甲醇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NiO作
为助催化剂,其形貌和与催化剂的结合方式通过TEM及HRTEM进行表征。NiO
掺杂浓度密切相关;其中,负载0.3
催化制氢活性达69 h。1
Ixnaolg-1,而且光催化剂的稳定性好。
2.在NaTal略Cux03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可见光响应的Cu(XD
尔比(A)和共掺量(n对NaTa03:Cu/W晶体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质和可见
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溶液制氢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W分别以Cu(II)
起晶格畸变,减小表面台阶间距;当固定A,增加X时,进入NaTa03晶格的掺
杂离子逐渐增多,使(020)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度移动,光吸收边红移,然而进一
步增加兄f020)衍射峰则向低角度回复。说明过量的掺杂离子不能有效进入晶
氢活性。当X不变时,催化剂的活性主要取决于Cu(II)对催化剂带隙的作用和
性达到最佳值1.35 h.1
pmolg-1。说明Cu、W共掺NaTa03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
现电荷平衡,抑制空位氧缺陷形成,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从而提
高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固相法,钽酸钠,掺杂,可见光,光催化制氢
Ⅱ
Abstract
evolutionfromwater solar isof
hydrogen splittingusing energy
Photocatalytic
can the
becauseit save environment,alleviate
significance
great resources,protect
sustainable haveattractedmuch
crisisandachieve
energy development.Tantalates
in evolutionbecauseoftheir
attentionthefieldof hydrogen unique
photocatalyfic
themcan
structureandelectronic of works
structure.However,most
crystalline onl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装调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五 整机调试与运行任务一 齿轮啮合齿侧间隙的检测与调整.doc VIP
- 青花瓷 完美演奏版 周杰伦 钢琴谱 数字 简谱.pdf VIP
- 第38届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考试答题纸 .pdf VIP
- 现代医药物流交易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养生馆卫生管理制度(3篇).docx
- 健康管理师课件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ppt VIP
- JBT 4333.4-2013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4部分:隔膜滤板.pdf VIP
- 电信反诈骗演讲稿模板5篇.docx VIP
-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