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横向梳状硅微静谐振器机械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摘 要
横向梳状硅微静电谐振器是最早开发和使用的微型机电系统(MEMS)
元器件之一,它既可作为能量转换装置,实现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又可
成为执行机构,担负系统信息的响应功能。本文以能产生大位移的横向梳
状硅微谐振器为研究对象,对弓型梁和多折叠梁谐振器的理论建模、设计
方法和实验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谐振器在正弦交流电压驱
动下的响应情况。分析表明,谐振器在大直流偏置电压和无直流偏置电压
作用下都可发生谐振,但是二者间存在差别。在大直流偏置电压作用下,
其谐振频率等于正弦驱动电压频率;而在无直流偏置电压情况下,谐振频
率则等于驱动电压频率的一半。
结合谐振器的特点,提出了对称变换理论。在此基础上,为达到大位
移输出的目的,综合电磁学、力学等知识,建立了弓型梁和多折叠梁谐振
器的力学性能分析模型,讨论了结构参数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利用
Fodder的面硅弓型梁谐振器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得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对
采用体硅工艺加工的上述谐振器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大位移输出谐振器的
设计提供依据。
为更好地对各类谐振器的机械性能作出客观的比较和判断,根据表面
硅和体硅加工工艺的不同要求,应用各类谐振器的力学模型,分别设计了
多种直脚型、蟹脚型、弓型梁和多折叠梁谐振器。并对所设计的各类谐振
器的谐振频率以及特定外力作用下最大静态位移和最大应力进行了ANSYS
模拟分析。通过对ANSYS模拟分析结果和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的比较研
究,发现二者非常吻合。分析结果还表明,多折叠梁谐振器可以有效地增
大位移输出,降低谐振器的应力。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相同特征尺寸的多
折叠梁谐振器的位移大于弓型梁谐振器,而弓型梁谐振器的位移大于直脚
型谐振器。
利用光学显微镜+CCD法,对所设计各诣振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出
了谐振频率、品质因子和谐振振幅等参数,并绘制出谐振振幅对于电压的
特性曲线。实测结果显示:谐振频率稳定性较好;但品质因子和谐振振幅
受加工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即使对同一谐振器,在不同电压激励
下,其品质因子和谐振振幅也存在较大差别。
通过实验,研究了谐振器在无直流偏置电压作用下的性能,并与有直
流偏置电压作用下的实验结果相对比。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多折叠梁谐振
p
器在不加直流偏置电压条件下,20V交流电压驱动即可产生7.5trl的振幅;
而在相同的直流偏置电压和交流驱动电压作用下,多折叠梁谐振器的振幅
约5倍于相同特征长度的直脚型谐振器,实现了大位移输出的设计目标。
理论研究、有限元ANSYS模拟分析和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谐振
器谐振频率的理论值、ANSYS模拟值和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
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通过比较品质因子与振幅电压比的理论模型及体硅谐振器的实验结
果,导出了体硅谐振器品质因子和振幅电压比的半经验公式,经与多类体
硅谐振器的实验验证,该公式与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远高于原理论计算模
型。
此外,以所建立模型为基础,利用C语言和TCLfrK语言,开发出界
面友好的微谐振器设计分析程序,该程序已被成功应用于IMEEV1.0版软
件系统中。
关键词:多折叠支撑梁,弓型支撑梁,横向振动,梳状硅微静电谐振器,
MEMS
Ⅱ
ABSTRACT
oneofthe
drivenelectrostaticcombsiliconmicroresonatoris earliest
Laterally
used
and MEMSdevices.It啪benot
developedapplied only裙WRn.qd黼for
the tothe alsoasactuatorto
electrical mechanical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