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审计史.ppt

中国审计史 18 内部审计和会计师审计制度逐步建立。 审计机关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和较强的独立性。 注重审计结果的公开。 注重审计官员的职业化建设。 民国审计特点: 民国审计院院长庄蕴宽 职业素质小故事: 庄蕴宽重视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并坚持原则。审计院曾查出各部院29人在交通部兼职领取工资,这违反政府有关兼职不得兼薪规定。其中有审计院人员1人,领薪80元。此事列入了审计报告,按审计意见,兼薪额都被剔除,所领额也由本人退还,审计院的这名官员也不例外。 中国审计史 19 中共领导下的审计工作:经济来源有限情况下,以监督财政预决算为核心, 重点审计经费支出,突出事前审批职能,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抗日经费、抗战供给短缺情况下,为了开源节流,设立审计机构。 范围广,包括党、政、军等财政、财务收支,建设项目,人员编制的审计。 二、抗日战争时期 目的是堵塞财政漏洞,加强廉政建设。 审计活动有预算决算审计、企业审计、群众团体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反贪污浪费。 一、土地革命时期 财政监督和发展沿袭了抗日战争时期有效的审计制度。 审计活动有财政收支审计、军费审计、公营单位审计等。 三、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审计史 20 1931年,部分地区的苏维埃政权设有经济审查委员会一类组织。 1932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财政部设立审计处。 1933年,设立独立于财政委员会之外的审计委员会。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为中共领导下的第一部审计法。 1937年,到达陕北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审计委员会。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立审计处。 1946年,陕甘宁边区颁布《审计暂行规程》。 晋冀鲁豫边区、华北政府等先后成立各种审计机构、颁布各种审计制度和规程。 机构和法规:中共重视审计工作,且为中国审计的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中国审计史 21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审计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审计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审计 中国审计史 22 概要:时间自1949年至今。1982年,国家根本大法中确立审计监督制度和审 计机关的法律地位,是中国审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揭开了中国审计发展的新篇章。 未设立独立的国家审计机构,未形成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 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主要结合财政管理工作进行。 中央和地方在财务部门设审计机构,存续时间短,即被财政检查(监察)机构取代。 1982年前: 以1982年宪法规定实行审计监督为开端,确立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审计事业开始全面、迅速发展。 1982年后: 中国审计史 23 一、改革开放时期 1、1982年确立审计监督制度和审计机关的法律地位。 2、1983年9月成立我国最高审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3、1985年公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 民国审计部委任证书 民国三十五年版 二、经济体制转变时期 1、组织体系更健全,县以上审计机关3千多个,审计员8万多名。 2、1988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3、1994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标志着审计走上法制运行轨道, 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1982年后三阶段: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深化完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探索经济责任审计。 2、着力加强“人、法、技”建设。 3、目前,审计工作仍处于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审计监督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 中国审计史 24 审计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