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思邈千金方与针灸.ppt
本文观看结束!!! * 孙思邈《千金方》与针灸 一、生平和著作 1.生平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 581~682,京兆华原人。 自幼多病,因服药罄尽家产。七岁时进学读书,勤学苦读,博览群书,日诵千余言。二十岁通晓百家之说,名闻朝野。 学识渊博,精通百家之说,医学成就尤为突出,世称“真人”、“药王”,今陕西耀县药王山有“药王庙”。 2.著作 (1) 《摄生真录》、《福禄论》、《会三教记》、《庄子注》、《老子注》、《龟经》、《明堂图注》、《孙真人丹经》等,大部分已佚 (2)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思邈兼通儒释道三家,故在其著作中,包括《千金》中,有较浓的道教及佛教思想。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 652年,三十卷,卷29~30论针灸。 《千金翼方》成书于682年 卷26~28论针灸。 “……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备急千金要方·序》 《千金方》搜集了唐以前的许多医学理论和医方等著作,为集唐前医学大成的著作。此书对临床各科均有较大贡献。 《千金方》对针灸学的贡献:研究唐以前针灸学成就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丰富的临床参考资料。 1.甄权的著作及事迹 2.记述前代医家经验,提出自己见解。 (1) 指出秦承祖《针灸图》错误 (2) 转载徐嗣伯的灸风眩法 (3) 转载支法存的灸脚气法 (4) 转载陈延之《小品方》中的针灸处方 (5) 转载相传为扁鹊、郭玉、范汪等人的针灸经验 二、学术观点和贡献 1.学术观点 知针知药 针灸药应病而施 辨证而施针灸 2.学术贡献 (1) 完善经穴理论 考订经穴:经穴排列同《甲乙经》,分仰、伏及背排列,又有十二经五输穴流注。 绘制经穴图:十二经脉用五色绘制,奇经八脉用绿色绘制,并分成正人、伏人、侧人三幅明堂图。 定位法:指寸法。如: ? 中指第一节为一寸; ? 大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 整个中指长为三寸; ? 一夫法。 (3) 发挥刺灸理论 针法:有锋针、毫针、大针、火针、白针、温针、燔针等 针刺理论:补泻法,如“重则为补,轻则为泻”及“欲补从卯南,欲泻从酉北”等 灸法:隔物灸——充实《肘后备急方》的隔蒜灸法,提出隔豆豉饼、泥饼、葶苈等治疗发背等病证 预防保健灸 (2) 补充经外奇穴 有穴名及具体部位 有部位无穴名 阿是穴——最早见于《千金方》 膏肓俞最早见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至宋归入太阳经。 (4) 辑录针灸处方 400多条针灸处方,涉及病证100种,含前代医家的文献及同时代医家的经验 。 三、原文选读 1.《明堂三人图·序》 作者:孙思邈 内容: 经脉难以测量,明堂图对于认穴及针灸治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说明图形尺寸及所用计量单位。 修图原因——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今去圣久远,学徒蒙昧 修图目的——用补私阙,依图知穴,按经识分。 说明撰图的依据。 说明明堂图采用的颜色。 介绍明堂图的穴位分布。 孙氏明堂图的具体说明 1. 古明堂正经图的图形尺寸:七尺六寸四分。 2. 孙氏明堂图的情况:即其依据、尺寸、穴位分布等,为现在所能见到的关于明堂图的最早文献。 文献意义: 2.杂说 作者:孙思邈,选自《千金翼方·卷28·杂法第九》。 1)针刺补泻,以得气为度;2)治病宜针灸兼施;3)灸后护理。 阐述腧穴命名的理论:1)名不徒设,与五行属性相关,与神气汇集出入相关;2)命名由比次而来 。 阐述腧穴治病的机理:经络运行气血,腧穴引气深入。 灸疗生熟的临床运用:头与四肢须熟,但宜时歇火气;须以意商量,候人盛衰、老少、肥盛施治。 灸法的禁忌症。 1)手指同身寸:中指第一节为一寸,尽一中指为三寸;2)三里主治作用:下气。 三里可作配穴,治疗气逆症应中病即止。 [思考题] 1. 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主要有哪几方面? 2. 《明堂三人图·序》的文献意义。 3. 腧穴命名的含义。 4. 孙思邈对灸法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千金要方》 2. 《千金翼方》 3.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 4.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 谢 谢 欣 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