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负荷模型对压稳定分析的影响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电力系统联网格局的逐步形成,联合电网呈现出
了更为复杂的动态行为,电压稳定破坏对社会和国民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更为巨
大。以往对电压稳定性评估大多采用静态分析方法,系统的动态环节被大量简化,因此
得到的结论与实际必然存在一定偏差。相对于已取得较大发展的发电机和输电网络的数
C.W.曾指出,电压稳定性问题
学模型,负荷建模则发展较慢,有些不相匹配。Taylor
实质上是负荷稳定性问题。可见,负荷模型在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应用不同
的负荷模型进行电力系统仿真或计算分析,所得的结果也不同,有时误差会很大,因此,
探讨不同负荷模型在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影响非常重要。
本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分岔理论,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对动态电力系
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鞍结分岔现象进行了重点研究,此外还对Hopf分岔进行了初步的
探索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首先以一个单机单负荷的简单系统为例,利用连续潮流法和分岔理论研究系统
的静态负荷模型和动态负荷模型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就电压稳定性而言,恒功率
型较恒电流型负荷更易失去稳定性,而一般恒阻抗型负荷不存在电压稳定性问题;而采
用电动机机械暂态模型与机电暂态模型描述负荷时,鞍结分岔点非常相近。
2.以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复杂系统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当负荷模型为恒阻抗型
时,也会发生鞍结分岔现象,只是其负荷极限值比恒功率和恒电流更大,临界电压更低。
在负荷模型中,恒阻抗型负荷占系统总负荷比例越大,系统电压稳定裕度就越大;而恒
功率负荷所占比例越大则系统稳定性就越差。
3.以WSCC3机9节点系统为例,利用连续潮流法和分岔理论研究综合负荷模型
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综合负荷模型中,模型不同部分对电压稳定分析的影响各不
相同。在负荷母线增加无功补偿,可以增大负荷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极限,并能提高稳
定运行平衡点的电压水平;负荷组成中,动态成分即感应电动机所占比率越大,负荷极
限值越小,极限点的电压值越低,所得的分析结果越保守;静态模型组成的影响随着其
在综合模型中所占比重的增大而变大,同时也可使系统稳定运行平衡点的电压水平提
高。
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发电机动态特性,在应用分岔理论分析时,除发
生鞍结分贫之外,还搜索到了Hopf分岔点,此时,系统发生振荡失稳。采用合适的无
功补偿,可以使系统不稳定区域减小、消失或逐渐下移至PV曲线的下部,从而使系统
的稳定运行域增大;负荷中感应电动机比率越大,会使负荷裕度减小、Hopf分岔点和
不稳定区域上移,系统越容易失稳。
5.在本文的仿真计算中编制的所有计算程序,便于修改各种参数及进行扩展改进,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岔理论连续潮流法负荷模型
Abstract
networks inChina
Currently,electricpower dispersed are
geographically being
interconnectedwiththe on amount
emphasistransferringlarge of fromthewest
power region
totheeastand a balancebetweenthe
south andthenorth.The
keepinggeneration/load region
methodarecarriedon
mosttradition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