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狭缝通道流沸腾传热的理论及实验研究.pdf

环状狭缝通道流沸腾传热的理论及实验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状狭缝通道流沸腾传热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摘 要 狭缝通道内的流动沸腾传热是汽液两相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狭缝两相流传热 装置结构紧凑,具有显著的强化效果,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强化传热方法。实验发 现,狭缝通道中的沸腾传热明显高于一般圆管,这说明采用狭缝沸腾传热有其独特的 优势。因此,为缩小蒸汽发生器等换热设备的外形尺寸,对狭缝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特 性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弄清其传热机理,对满足核动力装置经济性和安 全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完成了环状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常温常压预备实验和高温高压 实验。常温常压预备实验除可获得常温常压下的实验数据外,还能为高温高压实验元 件的加工、密封和实验工况的选择积累经验,常温常压预备实验为高温高压实验的顺 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验的技术关键在于内外管壁温的测量。本实验研究解决 了内套管直径很小时,内套管内壁温度难以测量的关键问题。高温高压实验范围为: 2 系统压力P=2~3.5MPa; 质量流速 G=45~180kg/m s; 进口水温 t=50~180 ℃; 热流密度 2 q=40~210kW/ m ; 狭缝间隙s=1~2mm 。 作者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假定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时总热流密 度来自对流和汽泡潜热两种成份的叠加,分析了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机理,揭 示了沸腾换热系数与通道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狭缝通道能强化传热, 并以间隙为1mm 和1.5mm 的环状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证 明减小狭缝通道尺寸能强化传热。本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和发展狭缝通道沸腾传热的理 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以高温高压环状狭缝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流动参 数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给出了计算摩擦压降的经验关系式,同时,通过对影响摩擦压 降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可以用Lockhart-Martinelli 公式计算,但对Chisholm 常数C 要进行修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得到了修正后 的Chisholm 关系式。 I 过冷沸腾起始点(ONB 点)和蒸干点(DO 点)这两个特征点是了解和计算强迫对流 沸腾传热过程的关键。作者以高温高压环状狭缝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基 础,分析了影响过冷沸腾起始点热负荷的因素,给出了计算过冷沸腾起始点热负荷的 经验关系式,并将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此外,还对影响临界截面含汽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临界截面含汽率的经 验关系式。 同时,以高温高压环状狭缝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狭 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努谢尔特数Nu 不仅是雷诺数Re 和普朗特数Pr 的函数,还与沸腾数Bo 和无量纲约束数(confinement number)Nconf 的大 小有密切关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无因次分析,整理得到了可以用来预测环形狭缝通 道中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的准则关系式。 空泡率是区分两相流与单相流不同的重要标志。作者以高温高压下环状狭缝通道 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初始条件,用 Rouhani-Axelsson 机理模型和 Zuber-Findlay 关系式计算了环状狭缝通道中过冷沸腾传热的空泡率。根据计算结果给 α 出了改进的充分发展欠热沸腾起始点 FDB 的经验关系式。为进一步研究饱和沸腾下的 空泡率奠定了基础。 以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机理分析和高温高压环状狭缝通道流动沸腾传热 的实验研究为基础,将k- ε方程应用于汽液两相流动中,建立了适合狭缝沸腾传热的 二维均相湍流模型,按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分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狭缝沸腾传 热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沿管壁的换热系数。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 了对比且符合得较好,该模型可以用来计算环状狭缝通道中的流动沸腾传热。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和 973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