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梦想是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事情, 踏实地行走才能靠近!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珍惜此时此刻。 谢谢! 本文观看结束!!! 重点要求 1、目前国家对学生的就业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但还有一些限制的规定,学生要时刻牢记。 2、某些地域性的限制,比如:本科以下学历不能进青岛、济南、上海、北京等政策要让同学们清楚。 3、学生在明白政策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政策才算是达到了要求。 第十三讲就业准备 一、就业心理准备 二、就业材料准备 三、就业信息搜索 就业心理准备 克服择业中的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客观评价自己,适应职业需要 转变观念,正确定位 就业材料准备 ☆就业材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个人简介、自传及其他各类求职证明材料等。 ☆毕业生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学校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本校毕业生的一种书面材料,用人单位鉴于对学校的新人,往往认为该表有较大的可靠性,所以易于被认可。 第十四讲应聘、应试礼仪与技巧 一、面谈、面试准备 二、面谈、面试礼仪 三、面谈、面试技巧 四、外企面试 五、笔试 面谈、面试准备 1、准备要告诉对方的内容 2、准备回答对方的提问 3、准备自己要提的问题 4、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 面谈、面试礼仪 着装与形象 礼仪 面试过程 面谈、面试技巧 1、倾听的技巧 2、语言表达技巧 3、问题技巧 外企面试 1、面试前的准备 2、外企面试的礼仪 3、其他面试时的注意事项 笔试 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将笔试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测试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类是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乃至历史、社会方面的知识,主要测试理想、信念、处世的态度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知识的积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拥有真才实学,否则难以从容地过笔试一关。 重点要求 1、毕业生一定要学会调试好自己的求职心态,这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之一。 2、每个人都要经历做简历的阶段,让学生模拟进行,当有的人发现自己的简历非常单薄时,他就会明白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了。 3、就业市场分有形和无形,除招聘会外,许多就业网站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招聘信息。 4、就业技巧和礼仪并不能从面试时临时抱佛脚得来,日常的培养非常关键。 5、作为非毕业生提前感受一下就业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终身教育篇 ☆ 学习目的及要求 1、本篇要让学生认同一个理念:教育是一 个人 终身的事情,而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一蹴 而就的。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早晚会落后于 社会的发展,被社会所淘汰。 2、以“过来人”对学生做一个专门的讲座,讲述自 己的亲身经历,恐怕是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了。 第十五讲就业、立业、成才三部曲 一、就业—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立业—适应企业文化 三、爱岗敬业、岗位成才 就业—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抓住培训机遇,适应工作环境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学会待人处事打开新局面 了解职业、适应职业 适应人际关系 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立业——适应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管理 (三)适应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爱岗敬业、岗位成才 (一)立志岗位成才 立足岗位,努力建功立业 爱岗敬业,抓住机会,赢的晋升 (二)面向基层,建功立业 第十六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城市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终身学习与职业人生 职业人生的特征 终身学习与职业人生 第十七讲继续教育的途径 ◆ 继续学习与学历提高 (一)继续学习的方式 自学 求学 (二)继续深造提高学历 ◆ 取得高一级学历的主要途径 *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情况 * 高职高专毕业生取得高一级学历的主要途径 谢 谢 欣 赏! 专业与职业对应关系 1、职业群 由于社会分工,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不同的产业、行业领域中,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职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是学业分类,它是从学科与技术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所以,专业和职业既有区别,又密切相联。 2、增强职业意识 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增强职业素质,熟悉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关心这些职业或职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