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惟有读书好》新课件(夏).ppt
谢谢各位听讲,敬请多加指正 章先生说,读书治学,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经世致用:“今日切要之学只有两条道路:(一)求是;(二)致用。求是之学不见得完全可以致用,致用之学也不必完全能够求是。合致用与求是二者冶于一炉,才是今日切要之学。” 他指出, “在致用上,第一要紧是阅历,第二要紧是勤劳……学问本来是求智慧,也不专为致用。强调求学是为了开智,开智以后才谈得上致用,而致用不能光靠书本上的学问。” 他认为, 书籍不过是学问的一部分,“真求学的,还要靠书籍以外的经验,学校不过是教育的一部,真施教的,还要靠学问以外的灌输”。 一生写书60余本的林语堂 “林语堂故居”位于厦门鼓浪屿漳州路44号廖家别墅内,这是一座距今已有150多年的U形状英式别墅,也是屿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1919年8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婚礼,新房就设在别墅前厅右侧的厢房里。他一生写书六十多本、文章千余篇。 1966年林语堂与廖翠凤应邀定居台湾。因此,在台北阳明山下,也有一处真正属于他们夫妇的林语堂故居(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后归葬于该庭院中)。现兼为”林语堂图书馆“。 “最是书香能致远,至乐何如读好书” ---林语堂文学名著鉴赏--- 《京华烟云》 (1938—1939) 本书描写清末民初在北京,以曾、姚、牛为代表的中国家族,各自和彼此的爱、恨、恩、怨的社会生活故事。作者在思想上受“浮生若梦”的庄子哲学影响,在写作上又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粹论之一 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 ……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 ????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粹论之二 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粹论之三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 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粹论之四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讲到谈吐的风味,那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粹论之五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林语堂独特的“教女经” 他认为:“社会是个大课堂,根本不要上大学”,“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如在校外的所见所闻,何况一部字典在手,什么学问都可以自修……” 他非常重视孩子的基础教育,次女林太乙十岁起就跟他学中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听讲中、外历史和哲学,乃至宇宙奥秘;他指导孩子们欣赏西洋音乐,还要记日记,做作文,鼓励 她们在未来能够出版。他游历国内外都带女儿去。游西湖,到美国,走欧洲,探火山口,参观巴黎圣母院,甚至看脱衣舞,到瑞士滑雪等。 林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