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7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和文化(二).pptVIP

20150317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和文化(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和文化(二) “网络—文学” 王昱娟 2015年3月17日 新的文学图景 王晓明《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 纸面文学 严肃文学、新资本主义文学、“第三方向” 网络文学 “自由”文学、“盛大文学” 、博客文学 “网络—文学” 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 网络及其文化表征 “网络—文学” “新世纪”与“新媒介” 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 [英]麦奎尔、[瑞]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 [美]霍顿·库雷《社会组织》 [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新世纪”与“新媒介” 大众媒介的作用 [加]英尼斯:传播的偏斜(bias of communication )   传播媒介对于知识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传输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传播媒介对这种时间或空间因素的相对倚重,将意味着被其传输的文化出现一种意义的偏斜。 [加]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这种新尺度是被我们的每一次延伸或每一种新技术引导进我们的事务中的。 [美]麦罗维茨:媒介即情境 (new media, new situations)   不应把媒介的作用仅仅理解为技术本身的决定性作用,而应理解为由媒介所造成的信息情境(situation)的作用。媒介的作用取决于媒介所造成的信息情境,这种信息情境犹如谈话的地点场所一样,可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新世纪”与“新媒介” 大众“文化—媒介”   大众媒介不只是大众文化的外在物质传输渠道,而就是它本身的重要构成维度之一;它不仅具体地实现大众文化信息的物质传输,而且给予大众文化的意义及其修辞效果以微妙而又重要的影响。   第一,从社会情境看,大众媒介有力地参与营造了大众文化得以生成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公共领域”;第二,从发送者看,正是在这个由大众媒介建构起来的教育与舆论情境中,传统文人变成了现代艺术家;第三,从接受者看,公众获得了崭新的现代性启蒙,成为熟悉并喜爱现代大众文化的“受众”。第四,从传播方式看,大众媒介构成大众文化及现代艺术样式得以传播的物质传输渠道。第五,从修辞效果看,大众媒介直接关乎大众文化的意义构成。 网络及其文化表征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的产生 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第35次) 网络及其文化表征 网络文化及其特色 一、虚拟化、交互性的符号自我   我为什么上网?/因为我虽然长得像只豺狼/却不折不扣是只羔羊/……于是/我们拥有了思想/在漫天阴暗里“轻舞飞扬”/我为什么上网?/因为我能摇身一变就是绅士的模样/所以我出了公司、进了银行/我笑容成熟并且灿烂/在每一个社区里/瞄准不计其数的花房姑娘/——她们既丑陋又漂亮/甜言蜜语她们魅力难挡/……我为什么上网?/因为我能随时随地变作迷人的流氓/所以我蹲过苦窑、摆过地摊/我态度轻浮并且嚣张/在每一个黑夜里/追随一束擦身而过的馨香/——她们既矜持又放浪/波涛汹涌她们消极抵抗/我可以用九万里的沧海/汇聚成诱惑的船桨/也可以顺手抄袭何勇的叫嚷:/我没有汽车/也没有洋房/我只有一张吱吱嘎嘎响的床/我们上网/我们随心所欲地涂画淡抹浓妆/我们挖空心思地拼凑奇形怪状/悲惨地高尚/快乐地肮脏/可我们为什么还迷惘?/仍然没有进化的方向/我们找寻天堂/却只找到幻象/朦胧中听到一声巨响/那是尼采在说:上帝死了/…… 网络及其文化表征 网络文化及其特色 一、虚拟化、交互性的符号自我 1、虚拟化,是指真实的言说者常常以虚拟身份在网上冲浪从而获得角色扮演的乐趣; 2、交互性,是指网络言说主体所进行的言说行为具有作者与读者的双向属性,而且两者的身份可以随时交换; 3、符号性,指的是网络言说主体由于总是一个虚拟的人机共同体,从而使得言说与言说者分裂开来,并最终成为一个由一系列符号标志或者通过一系列符号来辨认的主体。 网络及其文化表征 网络文化及其特色 二、超文本性界面 1、界面文本(interface): 一方面,界面是信息的真实呈现,是不同的信息得以传播的出口;另一方面,界面又始终包含着幻觉,是不同信息按照特殊方式编码之后的组合形态。 2、超文本性(hypertext): 超级文本、多维文本、无纸化的文本、动态的文本、去整体化的文本、开放的文本。 网络及其文化表征 网络文化及其特色 三、虚拟现实 一方面,它是现实的虚拟,是实际生活中各种欲望的真实性表达;另一方面,它是虚拟的现实,一切欲望的满足和意义的交换,又都是虚幻的,虚拟的,因而又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夸张,成为对生活的想象性表达。 网络及其文化表征 网络时代的艺术与审美 艺术作品的大众化 审美趣味的日常化 “艺术媒介的泛化” “网络—文学” 李敬泽:“网络文学”是个伪概念,文学出自心

文档评论(0)

hushuidh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