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史三书.ppt
充实而有光辉 ——《治史三书》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严耕望(1916-1996),名德厚,字耕望,号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新亚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0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著有《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尚丞郎表》、《唐史研究丛稿》、《唐代交通图考》等。 推荐等级:★ ★ ★ ★ ★ 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特别是《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三部为后学现身说法的小书,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 ——余英时 对初学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那就是严耕望的《治史三书》,特别是其中的《治史经验谈》。严先生文如其人,甚少“惊人之语”,亦不弄玄虚,所论处处针对学子所需,实在而具体。我对自己的学生就首先推荐此书。且此书篇幅不甚大,尤宜备于手边,不时温习揣摩。不仅初学者,以我个人的经验,已任教授者,也不妨多看看,必有所获。 ——罗志田 这是一本值得向所有有志于中国文史研究的学者推荐的书。谈论治学经验的书并不少见,但切实周到如本书者则不易多得。这是因为:第一,作者是一位不骛声华、埋头治学、功夫扎实、成就卓著的真学者,所谈的在在都是切身的甘苦,没有装腔作势故作大言的矫情;第二,作者既在史识上深受钱穆的点拨,又在傅斯年领导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个所谓“史料学派”的大本营就职多年,所以对通识与考据的关系有比较通达的认识,没有自骄其所能而轻议其所不能的轻薄;第三,前两书谈问题,后一书谈经历,有横有纵,既使我们亲切而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治学历程与治学经验,也披露了现代学术史上一些重要的史料。 ——傅 杰 大家小书 《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宾四先生与我》——史学入门之径,为学上乘之道 治史经验:研究工作须坚持原则,且要适应灵活,问题从广面探讨,不作孤立面的研究,功夫自基本处做起,以拙为巧捷,著作以充实为基础,以光辉为指归。 以个人经验为主干,针对治史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多项实际可行的具体建议。举例较诸同类书藉详尽,使论述更具说服力。严耕望一生献身学术,成就卓绝,《治史三书》乃一代学人的现身说法,实值得青年后辈谦恭受教。 才、学、识、德熔于一冶 词章、义理、考据融于一身 知性、作性、记性化于一书 事实、道德、艺术亦即真善美有机化一 朴素的为学 于积累的众多材料上,建立自己的体系,建立客观的学术态度、立场、方法;严谨考证、慎下结论;总的来说,要用一种从精细走向宏大、脚踏实地的“笨方法”,下“笨功夫”。积沙成塔、积水成湖,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摸索,成就丰厚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这条路,既不是被光芒炽烈的太阳映照的路,也不是被阴惨的暗影包裹的路,这是条在晨光里默默呼吸着的永生之路。 淡泊自甘,寂寞自守 严耕望名言:有书可读,万事足;任何荣辱享受都其次又其次。 严 先生一生不慕名利,踏实为学,成就卓越,为史学界立下汉马功劳。“大陆流亡海外学术界(其实我认为更应该包括大陆)二十余年来,真能潜心学术,有著作问世者,几乎无从屈指,唯老弟(严耕望)能淡泊自甘,寂寞自守,庶不使人有秦无人之叹!” ——钱穆 生活中的 严 先生做人质朴无华,不自骄其能,不轻薄他人,终身感恩于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钱穆 先生,还有傅斯年及两位已故的王校长。他对青年学问者更是敦敦教诲,给他人以教导和鼓舞。 精专与博通 “专不一定能精,能精则一定有相当的专;博不一定能通,能通就一定有相当的博。” “为要专精,就必须要有相当的博通。” “有学而不能者,未有能而不学者。”严耕望则说:博未必通,通则必博。“学”尚且未必“能”,“博”尚且未必“通”,何况不“学”不“博”呢?《治史三书》就集中体现在“博学”二字上。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基本上要工作做得“充实” ,但最高标准则要兼具“光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手,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