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碧鸡漫志劄记.doc
《碧鸡漫志》札记
王映珏 彭东焕
近年来,笔者留心于《碧鸡漫志》一书的笺证工作,其间遇到一些学术难点问题需要单独做出考察,几年以来,所得若干条,丛脞支离者,不便单独成文,谨为札记。囿于篇幅,此处不便全部刊载,本文先将《碧鸡漫志》卷三的部分札记稍做理董,抛砖引玉,求正于方家同仁。
“天落”与“天乐”
卷三《霓裳羽衣曲》引元稹《法曲》诗云:“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浸淫易沉着。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
“霓裳羽衣号天落”之“天落”,诸点校本多作“天乐”,唯岳珍《碧鸡漫志校正》内作“天落”。按王灼于下文谓“霓裳羽衣非人间服,故号天落”,是将“霓裳羽衣”理解为衣裳,意指“霓裳羽衣”为从天而降的衣裳。因此这里引文必定作“天落”。又据岳珍考察,元稹原诗亦作“天落”,《元氏长庆集》传世诸本无异文。故以《碧鸡漫志校正》为确。
然此处王灼对元稹诗理解有误。结合元诗前后文来看,“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浸淫易沉着。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雅弄虽云已变乱,夷音未得相参错。……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均言明皇所度之曲,《赤白桃李花》、《火凤》、《春莺啭》等为玄宗时法曲,《霓裳羽衣曲》更为法曲之首。诗文中的“霓裳羽衣”亦必指乐曲。“赤白桃李花”与“霓裳羽衣曲”相对,“花名”与“天乐”相对,也才符合行文逻辑。
《霓裳羽衣曲》曾用作道教仪式音乐,据《混元圣纪》卷八记载:开元二十九年,玄宗“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荐献太清宫”。而道教斋醮仪式音乐本称“天乐”,《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下卷“天乐仪仗章”和“三清天乐章”中记载,道教上等乐为“三清天乐”,为“黄帝祀三清之乐也”,“凡升坛朝真谒帝则用之,其行道诵经只用常日之仙乐”。因此将《霓裳羽衣曲》喻作“天乐”,当属名符其实。宋代太常寺就设有专管天乐祭器的职官。
敦煌歌辞《望月婆罗门》有“水精宫里乐轰轰”句,“乐”原作“落”。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校记谓唐代以“落”代“乐”例颇多。如“五台什四落轰轰”,“往依极落之宫”等,“落”均是“乐”之讹。元稹原诗作“天落”,当属任先生所说以“落”代“乐”的情况。无论元诗此处原本作“落”或“乐”,均应作“乐曲”之“乐”解,以及“霓裳羽衣”为乐曲而非衣服,都是应当明确的。《漫志》传世诸本多作“天乐”,应是据元稹诗意校改所致,然却不符合王灼的本意。
梨园
卷三《霓裳羽衣曲》条谓《霓裳》为法曲。按文献史料中称《霓裳羽衣曲》为法曲的记录颇多,除文中所引元白诗外,另如顾况《听刘安唱歌》“即今法曲无人唱,已逐霓裳飞上天”、王建《旧宫人》“霓裳法曲浑抛却,独自花间扫玉阶”,白居易《和微之霓裳羽衣歌》注云“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惟金、石、丝、竹次序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乐府诗集·法曲》下举法曲名亦有《霓裳羽衣曲》一曲。《霓裳羽衣曲》为法曲可确定无疑。后世所存的数百盛唐曲名中,《霓裳羽衣》一曲最为世人所重。从王灼于本文所引录的诗家之讽咏,史家之记录,小说家将该曲附会于各种神怪之说,均可窥一斑。与法曲相联系的“梨园”,亦为后世所乐道,王灼于本书即多次提到“梨园伶官”、“梨园弟子”、“梨园法部”等。然从宋代开始,关于“梨园”的记载即出现异说。兹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对梨园的沿革略作梳理。
首先须明确“梨园”一名有两种涵义。
其一,梨园为苑囿之名,在禁苑内。南宋程大昌对梨园方位考证极详。程大昌《雍录》卷九“苑囿·梨园”条云:
梨园在光化门北,光化门者,禁苑南面西头第一门,在芳林、景曜门之西也。中宗令学士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分朋拔河,则梨园在太极宫西,禁苑之内矣。……《长安志》又曰:“文宗幸北军,因幸梨园,又令太常卿王涯取开元雅乐,选乐童按之,名曰云韶乐,乐成献诸梨园亭,帝按之会昌殿。”此之会昌殿也者,即在梨园中矣。唐末芳林十哲,即自此门入而交中官,故十人冠戴“芳林”名号,如鸿都赋徒也。
可知梨园中有会昌殿,有梨园亭以及球场等建筑设施。乔知之、沈佺期、武平一等有梨园亭侍宴诗和观球应制诗。则梨园为唐代宫廷重要的宴集娱乐场所。《旧唐书·中宗纪》亦载:“景龙四年二月,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禁苑或有森林,可骑射和狩猎。李德裕《述梦》诗云:“夕阅梨园路,宵闻禁仗獒。”注云:“每梨园猎回,或抵暮夜,院门常见归骑。”则梨园又往往泛指整个禁苑。
其二,指音乐机构之“梨园”。关于梨园机构的创设,史书无明确记载,然从相关数据显示,并非首创于玄宗,而在初唐时已有。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有两条关于“梨园新院”的记载:
乐具库在望仙门内之乐壁。俗乐,古都属乐园新院,院在太常寺内之西北也,开元中始别署左右教坊,上都在延政里,东都在明义里,以内官掌之。至元和中,只署一所,又于上都广化里、太平里,兼各署乐官院一所。
古乐工都计五千余人,内一千五百人俗乐,系梨园新院,于此旋抽入教坊。计司每月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