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策文:一方玻璃折射的三十载光华.docVIP

南策文:一方玻璃折射的三十载光华.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策文:一方玻璃折射的三十载光华 图为南策文(中)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   ——南策文   30多年前,初到上海孜孜求学的懵懂少年,怀着这样的疑惑:“玻璃专业,有什么可学的?”   30多年后,已在北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南策文充满感慨地回答:   “在对材料科学问题的探索中,我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这会支持我一直研究下去。”   一方玻璃,透露着不朽的谜,引领材料学者沉醉其中。这一梦,就是30多年。 演讲,让玻璃闪耀光泽   1978年,年仅15岁的南策文参加了制度恢复后的第二次高考,被当时的华东化工学院 (现华东理工大学)录取,从家乡湖北浠水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漫漫求学路。坐了整整3天的船,从偏僻的小村庄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年轻的南策文并不知道,自己在没有专业认知的情况下填报的“玻璃专业”,注定了此后30多年间的考验与追寻、荣誉与成就。   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南策文渐渐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大三一个多月的工厂实习,让他对专业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他慢慢意识到,自己对玻璃这个专业还是“蛮喜欢”的。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一篇偶然读到的演讲稿几乎彻底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天,南策文走进图书馆,翻开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一篇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P.W.安德森在斯德哥尔摩颁奖现场的演讲稿译文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发现文中有很多与玻璃相关的专业词汇。顿时,南策文屏住呼吸,开始一字一句细细地读了起来。   “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玻璃专业’也有这么多世界性难题,原来‘研究玻璃’也可以拿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大奖!”讲起这件大学期间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时,南策文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作为深受数学家陈景润故事影响的那代人中的一员,他从此把解决玻璃专业领域世界难题的理想深深埋在了心中,义无反顾走上了学术的道路。   谁都不曾预料到,少年心中梦想的火花,就此勃勃燃烧了30余年。尽管毕业后没有专门从事玻璃研究,但直到现在,南策文每次给研究生讲课时,总会一再提起当年的这番经历。跨越几十年的时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也能感受到与科学前沿亲密接触的那种兴奋。   1985年初南策文获得硕士学位,从华东化工学院被分配到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任教,开始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在武汉工业大学,南策文从最基础的助教做起,一年后就开始独立主讲“硅酸盐物理化学”(现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两年后晋升为讲师,1988年更是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成为当年湖北省内最年轻的副教授。   南策文认为,这些成绩的获得主要得益于自己一直没有放弃所钟爱的科研工作:“1985年至 1988年在武汉做研究的这段时间,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硕士期间,我师从诸培南教授做氧化锌压敏陶瓷,但到武汉独立工作后,既没有导师指导,也没有实验室可用,但我没有放弃。没有经费,我就自己找课题,搜集数据;做不了实验,那我就做理论。” 勤奋,让玻面始终如新   南策文感慨地说:“可以说,作为刚刚踏足研究领域的新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如果有一点点懈怠,有哪怕一丝放弃的想法、退缩的意识,也许人生就发生了转折。”   一直没有放弃的结果是,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南策文在 《物理学报》、《硅酸盐学报》等国内一级学报上先后发表了8篇中文论文和1篇英文论文。在20世纪80年代相对还比较闭塞的国内科研环境里,这已是同辈人中不错的成绩。   1990年,伴随着国家科研交流的热潮,南策文第一次走出国门,到美国进行了一年的访问学习。在国外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他终于有机会实时接触到学科的前沿问题,及时了解相关研究进展。回国后,在导师袁润章教授的支持下,他很快就承担了“863”计划项目的研究。   1992年,南策文同时收获了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年轻的正教授。同年,他还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1993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回顾这段经历,南策文诚恳地说:“和我的同学以及当年与我同辈的老师们比起来,我不算聪明,但我可以说自己是最勤奋的人之一。如果说今天的我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靠的就是‘勤奋’这两个字。” 新千年在清华开始新征途   1995年~1999年,南策文先后在美国、德国等地的高校进行客座研究,其间获得美国陶瓷学会电子陶瓷亨利奖等荣誉,科研成果逐步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提及在国外交流访问的经历,南策文说:“虽然前前后后出国多次,在国外总共度过了四年多时光,但我每天研究的还是自己的课题。能一直坚持做自己的事,这是很幸运的。”这种对自己研究课题十几年如一日的热爱,让他始终坚守在“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联”这一不太“热门”的领域中,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1998年,刚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南策文接到了我校材料系原系主任黄勇教授的邀请———申请清华引进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