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修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寄生虫学(修改).ppt

4. 治疗 治疗以戊脘脒最有效。每日每千克体重4mg,分1~2次肌内注射,12~14天为一疗程。用药后48小时即可有退热的效果。治愈率可达40%-50以上。但本药有一定的肾损害作用。亦可用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加叶酸并用,作用较慢,但安全性大 能对人致病的并殖吸虫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四川并殖吸虫、异盘并殖吸虫、会同并殖吸虫、团山并殖吸虫、宫崎并殖吸虫、双侧宫并殖吸虫、非洲并殖吸虫和墨西哥并殖吸虫等,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二)、并殖吸虫 1. 机制 人误食囊蚴后,囊蚴在消化道内脱囊,后尾蚴逸出。经过约2周的宿主腹腔内徘徊游走后,穿横隔至胸腔,侵入肺,破坏肺组织形成虫囊,虫体在囊内发育成熟并产卵。当虫囊与支气管相通时,虫卵可随痰排出或被咽下随粪便排至外界。病人可出现胸肺型并殖吸虫病的表现。虫卵偶可随血液至心、脑、肝、脾、肾等处,阻塞小血管或随淋巴沉着于肺门淋巴结 2. 临床表现 人感染并殖吸虫后往往无明显地临床症状,表现为亚临床型。并殖吸虫病轻症患者则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低热、荨麻疹等非特异全身症状。急性并殖吸虫病重者发病较急,高热、胸痛、咳嗽、气急、腹痛、腹泻、肝肿大。人体并殖吸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性,临床归纳为胸肺型和肺外型 胸肺型并殖吸虫病多见于卫氏并殖吸虫、团山并殖吸虫以及异盘并殖吸虫感染,以咳嗽、腹痛、咳烂桃样血痰为主要症状,病人发病早期咳血丝痰,逐渐变为铁锈色痰,或伴有不规则小量咳血,肺部坏死组织如随痰排出,则痰呈烂桃状,痰中有时可见并殖吸虫卵。胸部x线检查病灶多位于肺的中下部,早期可见边缘模糊、密度加深的圆形或椭圆形浸润阴影;中期见边缘锐利的圆形或椭圆形,单房或多房,实质性或空泡性的大小不一的阴影;晚期纤维疤痕化显示大小不一的致密点状、索状阴影 人是斯氏狸殖吸虫和四川并殖吸虫的非适宜宿主,人体感染绝大部分仅发育为童虫,这些童虫游走时可侵及肺部,但一般不停留于肺部,而是游走至胸腔,侵犯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故气急、胸痛症状较为常见 3. 诊断 胸肺型并殖吸虫病可根据患者的感染史,临床表现,特征型的x线表现及痰或粪便检获虫卵作出诊断。如果同时有皮下包块者亦可行包块活检进行诊断。免疫血清学方法可用于辅助诊断 4. 治疗 治疗本病可采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每日量50mg/kg,分3次口服,每日或隔日给药,1个疗程为20天。近年来应用吡喹酮 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且疗程短,副反应轻微。一般采用总量120mg/kg,2日分服;必要时复治1次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 为内脏利什曼病或黑热病的病原。人感染本虫后,除脑等少数器官外,其他含有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的器官包括肺脏均可受到侵犯。原虫可在肺的某些间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巨噬细胞大量增生。患者可出现发热、贫血、消瘦、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和出血倾向 二、可侵犯包括肺部在内的多个器官组织的寄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可引起肺与胸膜并发症,它不仅吞噬红细胞,还能触杀白细胞 (二)溶组织内阿米巴 1. 机制 本虫所致的肺胸膜疾患发生机制有3种:⑴对近横隔而未破裂的肝脓肿的胸肺反应             ⑵阿米巴肝脓肿穿过横隔 ⑶转移性肺脓肿 2. 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有发热、寒战、胸痛、干咳,脓肿与支气管相通时,病人还可咳出血痰和巧克力色痰。本病大多是肝脓肿穿过横隔所致,患者还可有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贫血等阿米巴病的表现。肺部病变多见于右下叶,发病可急可缓 粪类圆线虫既是兼性寄生虫,又是机会致病性蠕虫。 形态与生活史:粪类圆线虫生活史复杂,为兼性寄生,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寄生世代中,有成虫、虫卵、杆状蚴和丝状蚴4个阶段。寄生世代成虫仅见雌虫,虫卵与钩虫卵相似,但较小,部分卵内含1条胚蚴。杆状蚴头端钝圆,尾部尖细。丝状蚴即感染期幼虫,虫体细长。 粪类圆线虫生活史的两种世代即可独立存在,又可交替进行: 1、自生世代 成虫在潮湿、温暖的土壤中产卵,孵出杆状蚴,经4次蜕皮后直接发育为成虫。 2、寄生世代 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后的移行过程与钩虫相似,但到达消化道后,幼虫需钻入宿主小肠黏膜后,才能发育为成虫。 致病 1、皮肤损害 丝状蚴侵入皮肤,可引起小出血点、丘疹、水肿充血,并伴有刺痛和痒感,甚至可出现移行性线状荨麻疹,可持续数周。 2、肺部感染 丝状蚴在肺部移行可引起点状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一般症状轻微,可有刺激性干咳、气促。咳血等。 3、肠壁损害 成虫寄生在小肠粘膜内的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 4、自身感染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