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魏晋南北朝.ppt
古 代 文 论 魏晋南北朝部分 《魏晋南北朝文论 》目录 3.魏晋南北朝文论 3.1.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3.2.第二节 《典论·论文》 3.3.第三节 “诗缘情”:陆机诗论的核心 3.4.第四节 《文心雕龙·神思》 3.5. 第五节《诗品序》 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与熟悉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基本特点。 2、重点掌握《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神思》、《诗品序》等作品的文学思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论 鲁迅:文学的自觉 鲁迅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已进入自觉时期,文学自觉的含义有: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1,文学的独立 汉朝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孝武本纪》:“而上向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标志。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的说明:“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2,文体辨析(魏晋) 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至于《东观汉纪》以及蔡邕的《独断》、刘熙的《释名》等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 有所论述。他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就现存佚文看来,论 及12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 李充《翰林论》联系风格来辨析文体,是对文体风格的进一步探讨。 2,文体辨析(南朝) 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梁)任昉的《文章缘起》分为84题,可见文体辨析的细致程度。 《文心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 《文选》(亦称《昭明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3,文学的审美追求 文学的自觉,最终还是表现为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 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是审美的追求。 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的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人物品评 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 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 刘劭《人物志》总结了鉴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的材质,形成才性之学。 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在识鉴人才、拔擢俊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魏晋以后的人物品评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在预言性和政治、道德的评议外,增加了许多审美的成分,为已经享名的人物用形象的语言、比喻象征的手法加以品题。 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识鉴》、《赏誉》、《品藻》、《容止》等门,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的生动事例。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品题人物常见的审美概念有: 清、神、朗、率、达、雅、通、简、真、畅、俊、旷、远、高、深、虚、逸、超等,其中 最常见的是:真、深、朗三者。 而用作比喻的又不乏自然物象,如:千丈松、松下风、玉树、玉山、云中白鹤、龙跃云津、凤鸣朝阳。 人物审美的兴盛,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的作用。有的文学审美范畴来自人物审美,如“风骨”、“骨气”、 “风神”、“清虚”、“清通”、“高远”、“情致”、“才情”等。 而人物流品的划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就是明证。 《世说新语》 公孙度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