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docVIP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课前导语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鉴赏咏物诗,要分析所咏之物的特征,进而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咏物诗与我们阅读时的心灵碰撞,体味诗人与我们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房兵曹胡马 一、诗人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诗词故事 早弱而早慧的杜甫 杜甫幼时,母亲就去世了,他被寄养在姑母家里。杜甫自小多病,有一天可让姑母为难了——儿子和侄儿都病着,据女巫讲,要病好,病人非得睡在东南角的床上不可;但东南角的床铺只能睡一个人,病人却有两个。姑母下了决心,把侄儿安顿在吉利的地方,叫儿子填了侄儿的空子。想不到安顿完了,儿子就病死了。杜甫长大了,听见老家人讲姑母如何让表兄给他替了死,一辈子觉得对不起姑母。杜甫七岁就会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三、文题背景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马是唐代战争、交通中最重要的工具,古代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漫游齐鲁后回洛阳时所作。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之时。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胡马/大宛/,锋棱/瘦骨/。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诗的韵律,并背诵默写其中的名句。 提示 杜甫以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当时二十九岁的杜甫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 二、悟读,诗情画境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诗人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 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2.颔联“批”“入”二字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惟妙逼真。 3.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马的品性。借写马的品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458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