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教育学试卷4(附有答案)》.doc

《华中师大教育学试卷4(附有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师大教育学试卷4(附有答案)》.doc

第 1 页(共 5 页) 第 2 页(共 5 页) 第 3 页(共 5 页) 第 4 页(共 5 页) 第 5 页(共 5 页) 华中师范大学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 1.B 2.B 3.C 4.B 5.B 6.D 7.B 8.C 9.C 10.A 11.C 12.C 13.B 14.D 15.C 16.A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教育(狭义)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将其培养成为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是围绕在人周围的,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者规定。 4.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 5.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1)是确定学生发展水平的标准; (2)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是思考教育学具体内容的依据。 【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 2.怎样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知,即道德认识,其概念,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基础阶段。老师可以告诉、说服、讨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2.情,即道德情感,其概念,起着动力作用,教师通过激发、体验、熏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3.意,即道德意志,其概念,是一种克服内外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教师通过特殊事件、委托重任、长期训练等方式来培养。 4.行,是衡量品德形成的标志,通过言行一致,遵守规范、积极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 3.教学过程通常包括哪几个阶段? (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你从下列材料中寻找三处情节或语句,结合教育学知识加以分析或批判。 爱迪生8岁上学,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使老师深感不快。一次,爱迪生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妈妈【这是儿童本性和兴趣的正常表现,应该具体分析和疏导】。老师对他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上数学课时,恩格尔老师在讲解算术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他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这是爱迪生好动脑筋,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