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特征.》.doc

文/石 文 由于中国的构造部位恰好处在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和特提斯构造活动带的交叉部位,地震的强度和频度表现得比较强烈而频繁。但由于不同地带不同地质构造的特点,它们在历史时期发生地震的强度和频度却也并不相同。但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从图-1可以看出,两组斜向构造带同两组斜向地震带大体符合,这决不是偶然的,而只能说明中国地质历史时期构造网同现代构造运动形势大致相符合的情况。当然,构造网从发生发展到现在,比较全面,而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时期的地震记录,为时较短,现代构造运动及地震周期变动的记录还很不全面,现代地震的分布难以完全符合构造带的分布,只能说大致符合。但这样的大致符合已经可以认为,地壳构造带的发展历史和现代地震带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国地震震中的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成带性和内部弱外部强的特点;在时间上又表现为周期性(平静期和活动期相间)和跳动式迁移。 图-1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略图 一.东北-西南向地震带的展布及其活动特征 中国地震震中在东北-西南向的成带展布和环太构造波系各构造带的展布大体符合。从东南向西北表现为如下地震分带: 1. 台湾地震带 这是环太地震带中的一段,是我国地震强度和频度最高的地区。据统计,从1930年到1961年32年中,平均每年发生地震约1 269次。1655年至1969年,共发生大于4级的地震669次,其中6级以上强烈破坏性地震占30%强。这些强震大多是在1900年后发生的,约占全国同期同类地震的42%。 台湾地区地震活动,大多数是浅震,中源地震主要是沿琉球岛弧的西北边,另一部分是沿火山列岛的东边分布。台湾地震带大致可分为东西两个地震带。西带地震震中有从东北往西南迁移的趋势。东带可分为三段,地震震中作西南向东北及东北又向西南的跳动式迁移。 2. 东南沿海地震带 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福建及广东东部沿海地带,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强的地震带,在它的范围内越向东地震越强,反映了西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地震带)对它的巨大影响。本带从1350年以来也有相对平静和相对活跃的地震活动周期性的表现,在1605年前后,和在1918年~1971年期间经历了两个地震活跃的高潮期。地震震中有从东北向西南的迁移。 3.长白-雪峰地震带 它由辽东半岛向西南延伸,越渤海海峡,经山东半岛,向南南西斜切大别山东南端。这一带地震比较活动,近年来的营口地震、唐山地震都出现在这个地带。只是过大别山向南西西延伸,到南南西走向的雪峰山地带,强震较少出现。在东北段的长白山一带,地震震中具有由西南向东北、又由东北向西南的迁移。在吉林延吉到黑龙江鸡西一带,大致成北偏西方向延伸的一深震群。震级为5~7.5,震源深度为430~580千米,是我国唯一有深源地震的地方。另外,还有在发生一次7级深震后,相继会出现一系列浅震的规律。地震的活跃期和宁静期也很明显。据历史地震记录看,活跃期为25年,宁静期为15年,地震周期约为40年。 4. 太行山-龙门山地震带 基本符合燕辽-太行-龙门山构造带,也稍有偏离,逐渐通过斜列的北东向构造带;向东北过渤海,过渡到长白山构造带。它同较古的构造带不很一致,又有相合的情况。这条地震带从太行山西侧及汾河断陷向西南抵触秦岭构造结,突然减弱。由东北向西南斜穿秦岭,到甘肃武都地区,重新显示活动。到四川松潘地区,已相当活动。然后通过康定、泸定、冕宁、西昌等处,进入云南的地震活动带,由此过渡到腾冲和潞西,然后出国境。 地震震中在这条带上的跳动非常明显。其跳动的规律是间歇和发展相间的。在历史的年代里,由于地震记录不全面,只能大致看到其长期的间歇和发展时期的韵律性。20世纪,由于我国的地震记录较详细,就可以看出其较短时期的韵律性。 这一带地震的集中部位首先是云南,其次是河北北部和辽宁中部、山西北部和中部以及四川西部,偶尔落脚于陕西的关中地区。在这一带的6级以上的强震分布是:云南45 .71%,四川18.01%,河北12.86%,东北10.95%,山西7.62%,陕西2.26%,其他2.09%。 5. 大兴安岭-贺兰山-莫让地震带 在东北大兴安岭地震稀少,贺兰山构造段和雀儿山南构造段地震频度和强度都较显著。其地震活动主要是在它同北西向地震带的交叉地区比较活跃。地震震中以雀儿山为支点带,频繁进行从东北向西南及由西南向东北的反复跳跃式迁移,而且多以群震的形式表现。 6. 珠穆朗玛地震带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