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老石事迹简介(修改版)
朝阳读书会第二期学习材料:接过老石的枪
目录:(注:加*为重点推荐研读文章)
刘湘波同志事迹简介 1
一、从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走上服务“三农”的道路 2
二、在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的事业上取得重大成绩 3
三、在教育青年学生和支农乡建实践中注重提高自身修为 3
四、结束语 4
温铁军 :老石祭 4
李昌平:老石,你永远和我们同在! 5
*刘老石:农村的精神贫困与大学生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贡献 6
刘老石:老师是用来牺牲的 10
*马永红:乡建路上失去一双奋力前行的脚——纪念我的支农引路人刘老石 14
刘老石: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修养 19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1
刘湘波同志事迹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项目主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刘湘波(又名刘老石)同志因车祸抢救无效,于 2011 年 3 月 24 日 21 时 45 分在天津市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不幸逝世,享年43 岁。
刘湘波1968年3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88年考入齐齐哈尔师范大学,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200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天津某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 后于2002年加入国务院体改办主管的《中国改革·农村版》做兼职编辑。期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并成为该项目的主持人之一。2004年底他和几位下乡支农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青年学生骨干注册成立了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代管的调研培训机构,他兼任了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的项目主管。2010年8月他辞去教职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就在去世的前一周,他才从杭州调研回京。
其实刘老石听了温铁军的一场讲座觉得找到了人生方向,从进入农村,一发不可收拾。他还把名字都改了,改成老石,意喻从事新农村建设之意像石头一样坚定。
刘老石在乡村建设项目中主要负责两块内容:一是组织大学生支农调研。每年寒暑假,他都要组织动员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参与农村建设,宣传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农村发展,六年来参与支农的大学生已逾万人;现在又进一步开始规模化地培养新乡村建设人才,在全国各地招募乡村建设英才。二是长年下乡进村进行调研和试点,深入探索建设新乡村建设之道。经他直接推动建立的合作组织试点已经达到30多个。2006年,在他推动下,全国各地七家优秀的合作社组成合作社联盟,取名“国仁绿色联盟”,农民郑冰、王继伟是联盟带头人。
“文化切入,精神培训”,是刘老石组织农民的有效手段。他的这一思路在中心试点村之一——山东鱼台县姜庄村的试验中获得良好收效。姜庄村干群矛盾曾经非常突出,2003年5月,在村民马宜场等人带领下,姜庄村罢免了村委会成员,以后一直没有村委会。2004年5月,村里农民带头人接受乡村建设中心培训,随后中心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也一同进村,共同对村民代表进行培训,帮助村民建立基本组织。随后,当地文艺演出队和老人协会建立起来,还建起文化大院,组织了一百多人的秧歌队。跟着,合作社也办了起来,展开各种经济活动,收益良好。现在,姜庄村从文化生活到经济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村子洋溢在歌声和笑声中。
刘老石企盼的新乡村是个透着理想、浪漫和温情的综合体:像大家庭一样,不管贫富,都要团结和睦;不管是否有好的生活,都要有志气;要有歌声和欢乐,要有老年协会、妇女协会、学习协会、文艺演出队、经济合作社……
他想让农民朋友们团结起来,依靠农民的力量,克服困难,解决农村问题。
他一直非常骄傲他的团队。他说:“我的团队都是志愿者,他们用最低的报酬做着我们时代最壮丽的事业。”
著作有“农村的精神文化重建与新乡村建设的开始”、“我们的农村文艺合作社”、“ 反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化变迁”、“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重建”、“ 农村的精神贫困与大学生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贡献”等。
刘老石长期研究道德与伦理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岳麓山湖南师大就读期间常邀好友花祭黄兴、蔡锷等先烈,并发起哲学与现实沙龙,纵论百家,关注时政。2000年作为引进人才到天津某大学教授公共课“政治经济学”的时候,他发誓“做一天我就要让青年们向现实看一天,多从现实中获得一份道理。” 世纪之交“三农”问题凸显,基层矛盾深化。他通过初步实践,认为可以让学生在对农村的关注中学习和体会自己的责任,让青年人们在对社会的关注中超越自己狭隘的自我关注,从而把自己的命运和农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结合在一起,以此达到升华。他亦意识到面对着两个不同的弱势群体,一边是衰败农村中亟需帮助的农民;一边是在就业压力中嗷嗷待哺的青年大学生。他努力让两个群体结合起来,让农村获得些许帮助,让大学生们认识到现实,从而跨越自我与社会的鸿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