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ppt.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ppt.ppt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研究经络学说 经络研究的原则 经络学说本身特点便是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强调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以及环境的统一平衡。 研究经络学说时要注意 的原则 一方面从微观层次探索经络的形态结构和物质基础; 另方面 从宏观经络现象研究 其整体调节功能及规律 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研究经络学说 经络研究的目标 近期目标:研究经络学说与现代神经——体液学说 的异同; 远期目标:从经络角度研究人体能量 、物质、信息 的转换,以及机体调节、反应、联络, 深化对人体机能的认识。 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研究经络学说 经络研究的核心 经络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与经络实质的探讨 循经感传现象调查 对大样本人群(国籍/民族/省区/性别/年龄)按设定方法随机调查/按统一标准分型,统计循经感传出现率 如: 曾调查19万人,有20%的个体用低频电脉冲刺激井穴,可引起经络敏感现象; 气功入静后,经络敏感现象出现率明显提高,达50~80% 经络现象普查的目的,在于肯定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性。 循经感传路线与性质研究 。 研究目的: 对循经感传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客观化研究 检测方法: 目前多使用现代科学的生物物理学方法,如: 声-声频振动、声信息 光-发光、光信息、体表超弱冷光 检测 电—电参量、皮肤低电阻测定 热-红外线探测、感传线变温检测感传速度 核—辐射长照相、同位素示踪 观察项目 感传轨迹(同位素示踪/皮肤低电阻区移动轨迹等) 感传性质(酸、麻、胀、局部肌束抽动等) 感传特征(速度、宽度、扩散、单向/双向;潜伏性、可控性、可阻滞性、趋病性、效应性等) 举例: 感传速度(慢速,20cm/s):感传线加温→传速加快;降温→传速减慢 传导性:单向/双向;刺激可激发感传; 可阻滞性: M受体兴奋剂(毛菓芸香碱) →可使被阻滞的感传重新呈现 循经感传机理研究 举例: 幻肢感传:可以解释为皮层中枢的痕迹反应,该反应在截肢前已建立。 气功诱导感传:气功入静使皮肤电反应系统的中枢延搁时间缩短 脑干网状结构(开关系统)的中枢神经兴奋行开示 痛阈感传:有20~70%受式者沿感传线有痛阈开示;并以感传为中心向外扩散 内脏-耳穴联系:食醋家兔模型致实验性胃溃疡,耳廓低电阻点明显增多;分组切断①耳交感神经/②感觉神经/③右颈动脉,发现①组耳廓低电阻点下降。提示交感神经是溃疡病时内脏-耳穴联系途径之一。 经络脏腑相关研究 一.是针灸治疗脏腑疾病的临床实践证明:穴位刺激可调节内脏功能; 二.脏腑病变有时可在相应经穴上出现病理反应点:反应点、结节/条索、色温改变等。 “气至病所” 针刺得气后→循经趋向病所,病区痛阈上升、功能调节; 循经脏器功能改变(如肠鸣、心跳等) 对“病所”的调节效应多类似植物神经效应 提示:循经穴位可能通过植物神经与内脏联系。 “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有人将之称为调节皮肤-内脏平衡的“人体第三平衡系统”。 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经络实质,企图找到经络穴位的具体形质,以便进行解剖、形态学的描述。 但经过40年代的努力,目前尚未能确认“经络”的具体物质是什么?但大量的实验观察,都是从一些现象来证实经络与穴位是客观存在的;或从实验检测出来的经络路线去修正经典线路。 经络与神经-体液的关系 经络、穴位均在神经纤维及其末梢分布区域内分布 神经阻滞麻醉可阻滞经络感传,取消穴刺效应 经络针刺效应(如疼痛、镇痛/改变肠蠕动、心率等)均须通过中枢/植物神经而实现。 应用经穴局部解剖方法证实,经穴与周围神经关系非常密切 经穴的神经分布和相关脏器神经分布多属同一脊髓节段,或在该脏器所属的神经节段范围之内。 十四经经穴分布,很大程度上同节段关系一致(尤其是躯干/腹背侧部典型吻合) 经络与神经-体液的关系 十四经经穴分布,很大程度上同节段关系一致(尤其是躯干/腹背侧部典型吻合) 12背俞穴 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 、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 12.胸腹募穴:任脉-中极、关元、石门、中腕、巨闕 、膻中;足少阳胆-日月、京门;足厥阴肝-期门、章门;手太阴肺-中府;足阳明胃-天枢。(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的穴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