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VIP

山东省武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武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2015.1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2、《论语》记载,子路问孔子:“卫国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下列选项与孔子这一思想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 A.“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3、有学者认为,法家对中国历史的负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这种在秦统一中国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思想和制度,越往后负面作用越明显。以下各项,符合此观点的是法家(  ) A.认为世道必进,推崇变革 B.主张君主专制,严刑峻法 C.提倡法治,反对贵族特权 D.主张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 A.“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5、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 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④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6、“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 发明本心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7、朱熹34岁的时候,孝宗如见了他。他给孝宗讲“格物致知”。说帝王之学,必须要先“格物致知”。第二年,他去见皇帝时又说,大学之道,即“格物致知”。皇上没有做到“即物穷理”,没有做到“即事观理”,所以就没有收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这说明(  )①理学提出“格物致知”这些理论,不是用来约束老百姓的,首先是针对帝王之学的   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以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为代表的诸多理学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17-18世纪当欧洲出现启蒙运动时,我国也在明朝和明末清初产生了一些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 材料一: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有关文化的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材料三:“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一中1895年发生了什么事件“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各自走上不同的救国救民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