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秘密★启用前
重庆一中高2016级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2015.11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的价值
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规模效益。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
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事实上,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就能发现,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
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
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
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
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又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1992年,1575名科学家曾发表了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这正是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有关。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是永恒的。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顺应自然、有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则是乡村的最大财富。因此,新型的城乡关系,一定是尊重城乡差异基础上的互补。而美丽乡村建设,也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
1.下列各项是对生态文明下的乡村“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A.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
B.乡村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比如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
C.乡村生活,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
D.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总是以工业文明的视角看待乡村,用最常见的规模效益这一评价指标来衡量乡村,其得出的结论是乡村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
B.在生态文明理念支配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
C.乡村中出现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破坏有机循环的问题,都是受到工业文明这一错误理念支配的结果。
D.因为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所以出现向自然过度索取的情况,从而导致人类和自然产生相互抵触的问题。[来源:学+科+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理念更注重生产生活过程,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
B.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在于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乡村的最大财富则在于顺应自然、有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
C.“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这些想法和做法只是从工业文明理念去看待农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百强校】贵州市兴义市第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doc
-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福建省长泰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
- 福建省福安高级中学、霞浦七中、周宁十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
-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4届高三春季会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福建省连江县尚德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江苏省无锡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
-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江苏省镇江国际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江西上饶玉山二中2016届高三年级11月考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首发】安徽省中2016届高三11月期中联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