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T合成燃料油章结兵.ppt
新概念:煤——能源-化工多联产应用 煤炭液化技术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清洁的便于运输和使用的液体燃料(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或化工原料的一种先进的洁净煤技术。 发展煤炭液化技术的意义 中国是富煤少油国家,煤炭液化可弥补石油资源的短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煤炭液化对一些富煤缺油的省、区具有 现实意义 与煤炭相比,石油是一种清洁、方便、高效的能 源,对环境污染小。煤中的硫是直接液化的助催 化剂,将煤液化有利于环境保护。 为煤炭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煤炭、石油储采比 石油供需矛盾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安全问题 中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 中国石油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 中国石油需求量快速增长; 大量进口石油花费大量外汇,难以为继; 中国的能源安全主要是石油供需问题。 煤的液化技术 煤的直接液化 煤直接液化原理 煤以缩合芳香环为主,石油以饱和烃为主 煤的H/C原子比低,0.3-0.8, 石油H/C原子比高,1.8 煤是由缩合芳香环为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联在一起的大分子固体物,石油是不同大小分子组成的液体混合物 煤直接液化原理 打断煤大分子的桥键 加氢,改变分子结构,提高H/C原子比 脱除煤炭中氧、氮、硫等杂原子 脱除煤炭中无机矿物质 煤直接液化原理 打断煤大分子的桥键 加氢,改变分子结构,提高H/C原子比 脱除煤炭中氧、氮、硫等杂原子 脱除煤炭中无机矿物质 惰性组分低、活性组分高 H/C比0.7 挥发分35% 灰含量10% 硫含量高对液化有利 根据上述要求,直接液化适宜煤种范围: 褐煤—气煤 包括: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 煤、气煤 流动介质,配成煤浆便于输送和加压; 溶解煤、分隔煤裂解自由基; 溶解氢气,温度越高或压力越高,溶解氢气越多; 向自由基供氢,部分氢化的多环芳烃具有供氢作用。 例如: 芳烃及氢化芳烃含量高 馏程较重并有一定宽度 预加氢可提高溶剂质量 (Δfa = 0.05~0.1) 起始溶剂必须循环10次以上,溶剂性质才能达到稳定 Mo-Ni 或W-Ni型催化剂: 载体型、钼酸铵型 Fe可弃性催化剂: 黄铁矿、赤泥、炼锌铁矾渣等 合成铁系催化剂:合成FeS2、FeOOH 酸性催化剂: ZnCl2 助催化剂:S、H2S 裂解:促进煤的大分子裂解成自由基 自由基稳定:防止自由基缩聚 加氢:前沥青烯 沥青烯 油 催化剂活性物质:MoS2、Ni3S2、Fe(1-X)S 液化催化剂: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63 催化剂。 溶剂组成:采用了全部供氢溶剂。 反应系统:采用两个机构结构相同的强制内循 环反应器的串连。 固液分离: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 溶剂加氢:采用T-Star工艺。 煤的间接液化(F-T合成技术) 煤间接液化工艺流程 煤炭间接液化主要过程分类 煤炭气化 变换、脱硫、脱碳、调整H2 /CO比值 CO+ H2 合成 产品分离及加工 间接液化技术发展概况 1922-1923 Fischer 和Tropsch由CO+ H2合成含氧有机化合物 产品成功(F-T合成) 1925 Fischer 和Tropsch室温下合成烃类成功 1933 德国鲁尔公司开始建设中试厂 1935-1945 间接液化在德国实现商业化生产,使用固定床反 应器 1945 二战结束,德国的间接液化厂停工 1950 美国HRI和Kelloge公司开发流化床反应器成功 南非开始建设SASOL-I厂 1954 大量的石油发现和极低的油价使间接液化研究停 止或中断 间接液化技术发展概况 1955 南非SASOL-I厂开始运转 1975 南非决定建设SASOL-II厂,预计1979年建成 1979 南非决定建设SASOL-III厂,预计1982年建成 1976 美国Mobil公司开发成功甲醇转化汽油(MTG) 技术 1980 南非建成SASOL-II厂 1981 新西兰开始建设天然气基MTG技术间接液化厂 荷兰Shell公司开发成功SMDS合成工艺 198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