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水果湖二中 章彰 “悄然转变”说明这种变化在时间上的渐进性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跨入20世纪后,悄然不觉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课程标准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资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3 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学要求 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 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2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史 实,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3、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变化产生的影响。 4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材线索 明线: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暗线: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了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教学建议 本课课题是“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处处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注意引导理解和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源于生活,追根朔源。 框架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2课时) 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变化”,主题是物质文明的近代化。教材以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为例,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展示了这些科技文明给近代中国社会交通方式和通讯方式带来的变化,以及由这些变化导致的人们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种种变化;还介绍了辛亥革命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人们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电影与报纸进入市民的生活,男子剪掉辫子,妇女缠足者减少。所有这一变化必将导致人们思想方式的变化,从而逐步地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这当然是只能在工业文明背景下才能发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通迅方式的出现及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近代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及其对文化传播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理解物质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理解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一些中国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通讯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图片和资料,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古代、近代及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学会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各种文明的独特性及其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工业文明的价值和中国近代社会在工业文明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理解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所产生的变化,理解人类不同文明成果的传承与扩散,能自觉地面对全球化的挑战,珍视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善于主动地汲取一切有利于中华民族进步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变化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活动进行教学。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将学生分成采风小组,既围绕教材,整合教材,又打破教材局限,让各组搜集整理不同时期自己最感兴趣的社会习俗的话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体味历史、感受今天的同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渗透德育。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课外搜集不同时代的反映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或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近代中国社会人们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图片。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 新的交通工具-- 新的通讯工具-- 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西方的工业文明在近代潮涌入中国,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预言:孙悟空筋斗云,一万八千里 戴宗日行八百,夜行千里 嫦娥奔月 §尝试:鲁班木制飞鸟 冯如制造飞机 §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中国人对火车的反应 中国人经历了一个从把火车当成“怪龙”到逐渐接受的过程。 我国最早的铁路---凇沪铁路是从今天的上海河南北路通向吴淞的.光绪二年(1876年)通车,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 行:步行,马车→火车、轮船、飞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房地产策划案例_夏朵园商业街.ppt
- 非线性方程的二分法,迭代法,松弛迭代法,Aitken迭代法,Steffensen迭代法.doc
-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1_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doc
- 福建省厦门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政治试卷_Word版含答案.doc
- 甘肃省201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理综试卷(word版).doc
- 港口高精度GPS控制产品及其解决方案.doc
-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_200849161.doc
- 高二语文选修.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2.ppt
- 高考2013年语文模拟试卷类集.doc
- 高三地理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_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最近下载
- 消杀蚊虫台账记录word编辑版.doc VIP
- 2025年计算机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有孩子的必须给孩子读一遍.doc VIP
- 暖通空调系统水力平衡与解决方案.ppt VIP
- 暖通空调系统全面水力平衡解决方案(2014年第一版)-N.ppt VIP
- 海浦蒙特HD800L系列电梯专用控制器用户手册-中-V1.0.pdf VIP
- 8.1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pptx VIP
- 资金管理复习试题附答案(一).doc
-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0张.pptx
- 腹膜后疾病影像诊断思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