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ppt
2 回火钢的机械性能 (1) 硬强度及塑韧性 : 回火T↑, 强硬度↓, 塑韧性↑; 但ak有低谷——回火脆性 强硬度↓, 塑韧性↑的原因: ① C 脱溶,α相过饱和度↓ α′+ ε或θ ② 位错密度↓或孪晶消失; ③ 碳化物的聚集长大; ④ α相的回复、再结晶 畸变片状晶→平衡等轴晶 (2) 内应力变化 回火温度,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AR % 内应力 M中C% 渗碳体尺寸 (3) 回火脆性 ② 分类 : 第一类回火脆性(低温~) 250~400℃,不可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 450~650℃,可逆性; ① 定义: 随回火温度提高,淬火钢韧性在某些温度区间显著下降的现象。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回火温度, ℃ 5 10 15 20 25 ak 快冷 慢冷 0.3%C-1.7%Cr-3.4Ni ③ 低温回火脆性形成原因及防止方法 形成原因: 片状碳化物沉淀理论; 杂质偏聚: 防止方法:a. 避免在此温度区间回火; b. 使ε→θ 的温度↑; c. 采用等温淬火. 注:无论碳钢、合金钢,只要在该温区回火,就会产生低温回火脆性 ④ 第二类 回火脆性形成原因及防止方法 特点: a. 与回火后冷却速度有关; b. 可逆性; 产生原因: P、Sn、As 、 Sb等杂质元素晶界偏聚 防止方法: a. ↑钢纯度; b. 回火后快冷; c. 加入Mo、W等元素; 注:碳钢不产生高温回火脆性,合金钢尤含Mn、Cr的合金钢易产生回火脆性 钢中马氏体强化机制: ① C 的固溶强化: ② 相变强化(亚结构强化): 高密度位错、孪晶、层错; ③ 时效(沉淀)强化: C 向缺陷处扩散偏聚或析出,钉扎位错。 C% σ0.6 1 2 1:未时效 2:0℃时效3h Fe-Ni-C合金马氏体 ∟ 低碳 M “自回火”。 (2)塑性与韧性 片状M:硬而脆; 板条M:强而韧 ∟与亚结构有关 板条M 塑韧性好的原因: ① 含碳量低, 过饱和度小; ② 淬火内应力小,形成微裂纹的敏感度小; 高碳片状M塑韧性差的原因: ① C过饱和度高,畸变大, ②淬火内应力大,形成微裂纹的敏感度高。 ①??马氏体转变是无扩散型相变。 ? 马氏体转变的速度极快, 10-5~10-7S 。 ②?切变共格性及表面浮凸。 ③??具有特定的惯习面和位向关系。 ④ 马氏体转变发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Ms-Mf之间),存在AR, 转变不完全性。 ⑤ 马氏体转变可逆性。 4、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相界面是一个切变共格界面-惯习面 马氏体转变是新相在母相特定的晶面上(惯习面)上形成的。 ③??具有特定的惯习面和位向关系。 惯习面相变过程中不变形、不转动 以母相的晶面指数来表示 Wc0.6% (111)γ 0.6%~1.4% (225)γ 1.4%(259)γ 温度降低,惯习面向高指数方向变化。中脊面可看成是惯习面。 {110}M ∥{110}γ ,111M∥111γ K-S 关系 西山关系 --- {110}M ∥{111}γ {110}M ∥{211}γ Fe-Ni 合金 碳量高于 1.4%的钢 ④ 马氏体转变发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Ms-Mf之间),存在Ar, 转变不完全性。 形核、核长大 等温或变温形成 (1) 形成原因 Ⅰ、比容因素:M的形成为体积膨胀过程 Ⅱ、淬火温度通常高于Mf 中高碳钢、合金钢的 Mf 室温, 残余奥氏体及其控制因素 C% Ms Mf 温度,℃ 0.6 (2) 影响AR%的因素 主要取决于MS -化学成分 C% AR % 60 40 20 0.5 0.7 0.9 1.1 经验式: MS (℃)=535-317wc-33wMn-28wCr -17wNi -11(wSi+wMo+wW) 注: ① 非简单迭加; ②须固溶入 A 中。 C%↑,Me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