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司法解释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高司法解释课件.ppt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3]15号) 新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2014年11月4日 目 录 一、前 言 2013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北京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下称《解释》),同时公布了四起环境污染犯罪的典型案例。 一、背 景 (1)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中。 《解释》的出台是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中央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之一。 一、背 景 (2)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据新疆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全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8.85万吨、2011年76.31万吨、2012年79.61万吨、2013年82.91万吨,在全疆环境容量不变的条件下,排放量逐年增加。 2009年首府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达到好于二级天数262天、2010年266天、2011年276天、2013年304天。 一、背 景 (3)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PX项目建设 2012年、2013年相继有什邡、宁波、江门、茂名、昆明等城市px项目因环境问题建设受阻。 ◆垃圾焚烧发电 2014年5月,杭州市部分群众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聚集事件,造成道路拥堵中断,发生掀翻警车等极端暴力行为。 一、背 景 (4)环境污染事故投诉和信访日益增加 据自治区环保厅统计自治区本级2010年信访投诉案件数为5件、2012年29件、2013年35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据最高人民法院披露,“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半年以来,全国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罚的案件数,比去年增长了295%,共97人获刑,以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失职罪判罪刑事案件共计100起,生效判决涉及97人,比2012年同期分别增长194%和76%。其中,审结以污染环境罪判罚的刑事案件87件,生效判决人数97人,分别增长295%和155%;以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判罚的刑事案件3件,生效判决人数3人,而2012年同期,人民法院未审理过此类案件。 一、背 景 (5)环境质量不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0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速为10.3%、2011年9.2%、2012年7.8%、2013年7.8%,增速逐年放缓,同时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和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换挡期。 APEC会议期间,北京及周边5省份制定保障方案,承诺要减排污染物三至四成。相比APEC期间的雾霾治理,民众显然更加期望看到,雾霾能够真正被驱散,不再生活在有霾的天空下。 2012年乌鲁木齐市投入121亿元开展煤改气工程治理空气污染,同时搬迁、关停了主城区内燃煤电厂、水泥厂等重污染工业企业。 一、背 景 (6)环境执法软弱困境 ◆环境污染入罪门槛高,进入司法程序的污染环境类刑事案件非常少; ◆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行政执法部门以往只能以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查处了结; ◆处罚力度较低,违法成本往往低于守法成本,更是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 ◆行政罚款对污染制造者的威慑作用远不如刑法,以法监管环境的能力亟待提高; ◆法律、标准、规范不断的出台,环境质量不见好转的困局: 一、意义 以往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违法案件多为限期整改、罚款、停产等行政处罚手段,行政手段对环境违法企业震慑作用较小,罚款数额仅为营业利润的很小一部分,且远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造成了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两高”的司法解释的出台将环境污染案件纳入司法程序,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打击环境违法案件的决心。 极大提高了现有环护执法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提高了环保执法的权威性,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了有效的震慑。 明确了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过程中的鉴定、检验、证据使用等程序问题,有利于证明犯罪、认定犯罪。 解 释 《解释》(法释[2013]15号)主要针对2011年5月1日已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环境犯罪规定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3年6月19日起实施。 经过《刑法修正案(八)》的《刑法》对1997年《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作了进一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