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实习报告.》.doc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第 1 页 第二章 实习地区地质概况………………………………………………………………………第 4 页 第三章 实习地区岩溶概况………………………………………………………………………第10页 第四章 实习地区边坡岩体稳定性问题…………………………………………………………第12页 第五章 实习地区隧洞岩体稳定性问题…………………………………………………………第14页 第六章 实习的收获、意见与建议………………………………………………………………第16页 附表一 实习地区地层柱状图……………………………………………………………………第18页 附表二 军庄车站附近铁路沿线沉积岩层节理统计原始数据…………………………………第19页 附图一 军庄车站附近铁路沿线东侧岩层剖面示意图…………………………………………第20页 附图二 军庄车站附近铁路沿线西侧岩层剖面图及原始数据…………………………………第21页 第一章 概述 实习概要 2008年6月29日至7月8日期间,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06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在朱济祥老师的带领下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谷两岸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地质实习。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针对所考察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和分析。在每天的外业工作中,同学结合老师的讲解,利用现有工具(罗盘,地质锤,当地地质图,纸笔等)对所观察到的各类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记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 2、主要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以及发育规律等; 3、第四系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4、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5、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等。 外业结束后,结合当地地质资料对实习指导书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作答。实习结束后将实习笔记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整理成书面报告。 三、实习地区概况 1、地理位置 本次实习所在地——北京市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东、南与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接壤,西、北与河北省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和北京市昌平县、海淀区为邻。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2°C。年平均日照2470小时。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年平均降水量约毫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峻岭连绵起伏。全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山区占96%。灵山,百花山,妙峰山等。境内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类型,仅在深山区有桦、杨林,一般林地均为灌木林或杂木混交林,森林覆盖率在40-60%之间100余公里大小支流共300余条。由于受上游降水不均匀的影响,其流量极不稳定。境内流域范围坡度陡,河道坡降大,水流湍急。加之上游流经黄土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多地形骨架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G109沿线两侧山体平缓但植被覆盖率较好。南部的妙峰山海拔较高,山体陡直并且岩石裸露,由于被此处的铁道穿过,故此地隧洞较多。由G109到妙峰山之间有永定河支流河谷,由于是夏季枯水季节,河床干涸,底部卵石裸露。 东北部军庄车站附近山势起伏较缓(图1-1中4点)。铁道穿越山体平缓的东侧,西侧的山高但坡度不大。该处的山体植被覆盖较好。 二、实习地区的地层性质 1、震旦系(Z) 震旦系岩层为本区最老的沉积岩,主要分布于G109沿线的下苇甸地区。 下马岭组():在下苇甸到上苇甸的山间公路两侧,主要有浅黄色钙质页岩、砂质页岩及一些板岩。页岩由粘土脱水交接而成,有明显的页理。用地质锤敲击新鲜岩体,声音沉闷,回弹差,震手感觉不明显。接近公路路面的岩体根部风化严重,可以见到坡积砂土,岩石变为土黄色,局部变质为绿泥石和绿帘石。在侵入接触带上还可以见到残积土,说明经变质作用后的岩体抗风化能力弱。沿公路向下苇甸的方向一路走来,钙质页岩逐渐变为粘土页岩,颜色由深变浅为土黄色,说明其中的含铁量减少。 除页岩外,石英砂岩也是此处地层的重要组成成分。砂岩是由50%以上的2mm-0.05mm的颗粒胶结而成。此处大部分为中粒石英砂岩,即碎屑粒径在0.50mm-0.25mm之间,石英含量大于90%。用地质锤敲击新鲜岩体,声音清脆,有回弹。由深海沉积所得

文档评论(0)

iyj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