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公益组织孵化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浦东公益组织孵化之

浦东公益组织孵化之路:避免草根组织被政府收编 2011年12月05日 16:4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小】  “这里有资金,有孵化器,还有交流空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要素支持系统,‘社会’就在这里长出来了。”   一群青年的公益梦   两个多月前,22岁的沈一伦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决定,与大多数同学不同,他没有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进企业,而是去了一家公益组织。   如今,尚在实习期间的他每天忙得昏天黑地,但用三个字形容自己心情,是“很开心”,“我就是喜欢这份工作。”他说。   沈一伦只是上海浦东公益圈中的小字辈,他的周围有社工专业的硕士、博士和海归,还有转行的企业高管、股市高手,他们投身于这个行业,做着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工作。   袁晶是还在坚持的资深人士,他是浦东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的发起人,已有8年的公益生涯,他曾任职于上海某证券公司,投身公益以来,一直在吃当年炒股获利的老本。   决定从事公益之初,袁晶和朋友组织了一个户外运动兼有公益性质的组织。第一件公益活动是向社会募捐2000本书赠送给江西某贫困县一所小学,“当时很高兴,觉得自己做了好事。”   但半年之后,当袁晶回访时,该校的老师很不好意思地告诉他,他们捐的书大部分对小学生而言都没用,他到图书室一看,发现连炒股票、计划生育这样的书都有。   袁晶开始认识到,公益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凭着热情就能做好的,它需要理性,需要有专业的组织和周密的计划。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主任助理吴芳在转行进入公益行业之前,头脑里对公益、社工也没有清晰的概念,“就是觉得可以帮助别人尤其是外来人群。”   正式工作后,她发现,社工是一个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这里有办公室中一切琐碎而杂乱的工作,各种各样的表格、策划书、项目方案等,还要到社区去组织具体的活动,“既要能组织协调、对外沟通,又要能下到基层,可以说是下得厨房上得厅堂。”   吴芳说:“我们生存依靠的是项目、服务,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化的服务,才能满足需求。”   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人离开了,也有不少像袁晶、吴芳这样的人选择了坚守,并不断地改进、完善自身的工作,用袁晶的话说,“要从自娱自乐向有效服务转变。”   一批草根组织的成长   庄爱玲,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董事长,这位资深公益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转型期,社会需求多元,社会问题的解决已经无法依靠单一的行政干预手段和传统的资源动员模式。这便是公益组织的存在空间。   浦东新区区委研究室副处长张斌则将民间公益组织的服务形容为山里的沙子。他说,在政府公共服务这座山中,他们“找到了缝隙和空间”,承接了一些政府服务难以覆盖或服务效果不佳的领域。   这些领域包括居家养老、残疾人、社区矫正、农民工子弟教育、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服务等等。乐群、福苑养老事业发展中心、手牵手、屋里厢等草根公益组织应运而生,这些“沙子”弥补缝隙,黏合各方。   1996年、2005年,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二期工程先后在施湾地区实施,因政策前后差异带来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所引发的种种矛盾和纠纷,令施湾地区上访人数逐年增多。   浦东川沙新镇政府以“维稳妈妈”(上访者中大部分为女性)作为项目命名,向专业民间公益组织——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购买了家庭社工服务项目,将基层妇女干部和专业社工两支社会力量纳入其中。   社工通过家访等形式建立联系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辅导,整合已有救济资源帮助上访者解决具体困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组织了“老年生活趣多多”、“爱心手工坊”等小组活动帮助其逐步融入搬迁后的社区。   自2009年3月该项目启动以来,在最初锁定结对的68名信访重点对象中,21人已停止上访,9人已降低了上访频次。   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草根公益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在增强,浦东新区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处处长赵颖向本刊记者介绍,原来是服务购买方提要求,公益组织执行,现在是公益组织提前策划好项目自荐。   而且,这些草根组织的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如“多背一公斤”最初只是倡导旅游者在出行前准备少量书籍和文具,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公益旅行、支教、募捐、网络活动等众多内容丰富的公益项目。   草根公益组织不断成长的同时,一个问题也逐渐浮现,那就是他们更多的还是单兵作战,彼此缺乏沟通与合作。   2008年汶川地震,将这些草根组织聚集到一起,他们相互合作,援助灾区,这次集体行动让他们开始了解彼此,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也让浦东官方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草根组织的能量,为社会服务,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一个大胆的试验开始了。一座公益园区的崛起   浦东,峨山路613号,老厂房,新园区。   这里是国内首家旨在扶持公益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