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金杏副斜井设计说明(辰州修改)9.20.docVIP

隆回金杏副斜井设计说明(辰州修改)9.2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隆回金杏新副斜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怀化湘西金矿设计科研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九月 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隆回金杏新副斜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设计单位:怀化湘西金矿设计科研所 证书编号: 乙级A243001099 一、矿山现状及设计目的 3 二、地质资源 4 三、设计基础资料及参考资料 8 四、设计原则 8 五、副井提升系统设计 8 六、劳动定员 24 七、工程量及投资概算 24 附图: 1. 隆回金杏新副斜井平面布置总图 隆回副井—施工—01 2. 隆回金杏新副斜井剖面、断面图 隆回副井—施工—02 3. 隆回金杏新副斜井绳道、井口布置图 隆回副井—施工—03 4. 隆回金杏新副斜井中段吊桥布置图 隆回副井—施工—04 5. 隆回金杏新副斜井卷扬机房布置图 隆回副井—施工—05 一、矿山现状及设计目的 (一)矿山现状 开拓系统:矿山现有开拓系统为平+盲斜井联合开拓,中段高度为40m,主运输平位于700m水平的矿体上盘,巷道断面为2.4m×2.5m,采用3t架线式电机车和m3翻转式矿车运输,有0m、m、m、m 、620m、660m、700m、740m、780m、820m、860m中段,0m、70m、820m、860m中段运输平巷均与地表直接相通,中段运输平巷断面规格为2.m×2.2m,辅助斜井设在3号勘探线处的下盘围岩中,斜井断面为2.4m×2.5m,分别连接700m、740m、780m、820m各中段,。装备提升绞车,担负各中段的材料运输和作为人行通道主溜矿井位于0线至1线间,上下贯通700m、740m、780m、820m中段,各中段矿石可直接进入主溜井, 860m中段矿石经820m或780m中段转运可进入主溜矿井运出,形成了较完整的矿石溜放运输系统。876.512,Y=391,Z=695.884m,终点坐标X= 3044 371.802,Y= 37479 299.475,Z=300m。 为确保安全、高效、合理进行作业,特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对此斜井设计作简要说明,由隆回金杏技术组人员做施工设计、隆回金杏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施工和监督,由隆回金杏技术人员组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先进行技术交底后施工。 二、地质资源 (一)矿区及矿床地质概况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为江南台背斜,武陵—雪峰台凸的东南部,东与赣湘台向斜毗邻。湘东西向构造带与古台山—新宁南北向构造带交汇处的石桥铺倒转背斜向西突出的弧形部位—金山鼻状背斜中。 矿床地质特征 本矿床为一典型的石英细脉带型金矿床。矿脉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第三岩性段与第四岩性段的青灰至灰至灰黑色变质岩系中。赋矿岩性主要为绢英千枚岩,次为变质砂岩。区内所见石英脉有三组,即北西向石英脉,北东向石英脉,层间石英脉。北西向石英脉倾向210°~240°,平均235°,倾角51°~64°,平均59°,为本区主要含金石英脉带,含金2.0g/t左右;层间石英脉分布广泛,常呈透镜状大脉,条带细脉产于层间裂隙中,矿化微弱,含金0.1~0.5g/t。北东向石英脉分布稀疏,不具工业意义。三组石英脉同时发育处常形成网脉带。 含金石英脉带由一群密集的石英细脉组成,产于一组由几条北西断层(F1、F3、F4)所控制的胈性剪切带中。根据石英脉展布特点,将相对密集,沿走向一致的一组石英细脉圈为一个脉带。本区共圈出脉带3个(、、),其中号脉带为主脉带。脉带呈北西向展布,总体走向140°~150°,地表出露宽10~75m,长380~500m,出露标高780~950m。 在脉带中根据石英脉分布特点又可分为若干脉组。脉组宽数至十数米,常由十几至几十条石英脉、石英细脉、硅化线、裂隙线组成,在脉组中常发育一至数条厚度较大(单脉脉幅2~4厘米)毒砂、磁黄铁矿化较强的石英,构成脉组主体(主干脉)。在主干脉中,时有明金出现(820CD1沿脉、LD2、740CD)。 石英细脉单脉脉幅一般0.5~1.5cm,大者2~4cm,大于5cm的少见。含脉率一般为5~10条/m,密者达20~30条,厚度含脉率10%左右。单脉长几米至十几米,单脉走向与脉组总体走向一致。石英脉沿走向,倾向均具分枝复合、尖灭侧现特点,由于层滑作用,在一个脉面上石英脉沿走向呈“窗栅”状,沿倾向呈蠕虫状。 全区共圈出大小矿体10个,资源矿体个。、、号矿体,长度300~340m,平均水平厚度3.09~5.38m,控制垂深150~250m。 一个矿体往往就是一个含脉率较高或矿化较强的石英脉组,其形态产状、空间位置与脉组、脉带一致。矿体产状为倾向为231°~236°,倾角为63°~54°,平均产状,倾向235°,倾角59°。 矿体形态较复杂,沿走向呈脉状、透镜状,在82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