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和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pdf

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和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及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 目前,根据污染物自净过程建立的海洋环境容量计算的一般方法原理只能适应箱 式数值模型,而不能适应三维空间数值模型。这样,综合考虑水动力空间和生物 地球化学时间变化特征,可以建立适应三维空间数值模型的污染物环境容量 (EC)计算方法,可以称作“浓度梯度积分法”。根据数值模型在时间、空间、 指标、标准等方面的特征,环境容量计算流程主要包括从纳污海域识别到环境 容量计算结果评价8个环节。这里,采取渤海三维水动力(HAMSOM).生物 地球化学耦合模型进行COD、氮和磷污染物状态变量数值模拟运算。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基本吻合(第3章图3—5),其中氮相对偏差%(RSD)和相 似性指数(SI)平均分别是51%和0.41,说明基本可以应用该模型计算渤海污染 物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在国家功能区水质标准条件下,渤海COD、氮(氨 氮)和磷的环境容量分别约为980、93和13万吨/年,氮、磷环境容量密度(t/a/km2) 约为黄海胶州湾和东海罗源湾的1/3。 2.环渤海排污管理带陆源COD、氮和磷污染物分配容量计算。 排污管理区陆源污染物分配容量计算主要包括三个环节:首先,综合考虑环 渤海经济圈三省两市区域中污染物排入渤海的115个汇水区、13个集污区和17 个直排海企业相应共计145个入海点,确定环渤海排污管理带范围涵盖37个地 级市的343个县级行政区,19个地级市的105个县级行政区不在此范围内。在 此基础上,将县级行政区作为环渤海排污管理带的最小行政区,并根据污染物主 要入海途径将同一行政区内的多个汇水区和集污区予以归并,在环渤海排污管理 带范围内可以划分为42个排污管理区,以及黄河中上游、海河上游和辽河上游 3个密切关联的带外排污管理区,前者可分为黄河、海河和辽河排污管理区系。 其次,应用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可以计算42个排污管理区COD、氮和 磷污染物分配容量(爿C):以各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相应 约束条件主要有总量约束、水质控制点约束和非负约束条件,其中前者以海洋环 境容量作为陆域分配容量阈值。最后,采用单纯形法可以计算排污管理区污染物 分配容量。计算结果表明,对于COD、氮和磷污染物,环渤海排污管理“带内 分配容量平均占95%左右,而“带外”仅占5%左右。其中,黄河、海河和辽河 排污管理区系分别平均占27%、30%和43%左右。分析表明,COD分配容量密 度(DA)平均是3.9,其中面积占环渤海排污管理带总面积16%的区域高于均值, 2 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及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 主要分布在北戴河区等32个排污管理区。 3.环渤海排污管理带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定量化分级管理初探。 根据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五级量化管理模式,可以采用COD、氮和磷 污染物超排率%对环渤海排污管理带实行分级量化管理,其中:超排率%=(污 染物排放数量密度.行政区分配容量密度)/行政区分配容量密度。然而,在同样 应用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计算行政区分配容量中,目前尚无法具体确定所 需要增设的经济发展、人口发展、污染物排放强度、工程减排等约束条件的函数 化或参数化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假设环渤海排污管理带行政区分配容量密 度/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密度比值与青岛市结果基本相同,大约0.3,可以根据环 渤海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密度粗略估算污染物超排率%。结果表明,根据COD 超排率%,环渤海排污管理带范围内,需要实行红色和橙色管理的区域合计约 53%,而绿色和蓝色合计约46%。 总之,本论文主要工作是按照“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关 于率定量化指标要求,建立了针对海洋三维空间数值模型的污染物环境容量计算 方法,浓度梯度积分法,并应用该方法计算了渤海COD、氮和磷污染物环境容 量。同时,综合考虑汇水区、集污区、入海点等实际情况,科学确定了环渤海排 污管理带范围,并合理划分了42个环渤海排污管理区。以上述两项结果为基础, 应用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计算得到了更加细化具体的42个环渤海排污管 理区COD、氮和磷污染物分配容量,为建立以行政区为责任主体的环渤海排污 管理带量化管理指标体系提供了量化理论基础。 论文创新点主要是针对更加准确的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要求,建立了适应海 洋三维空间数值模型的浓度梯度积分法。在此基础上,论文特色主要是得到了更 加细化具体的42个环渤海排污管理区COD、氮和磷污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