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sinensis)属暖水性浅海咸淡水经济鱼类。本实验研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鳢科鱼类D—loop区DNA序列结构和中华乌塘鳢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得出
以下结论:
1. 不同种的缎虎鱼亚目鱼类控制区序列采用ClustalW排序后,对结构进
terminal
行分析,识别了其扩展终止序列区(extended
regions,ETAS),中央保守
区(central
domain,CD),保守序列区(conservedsequenceblock,CSB)以及A+T
丰富区(pyrimidine
numberoftandem
一般形式,并找到5’端常见的可变串联重复位点(variable
种间都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还发现除了TAS区形成的茎环结构外,还有1个
的强互补序列在其它中缀虎鱼亚目鱼类问非常保守。
2. 基于8种嘏虎鱼亚目鱼类D.100p区全长序列,采用2种不同的算法构
建系统树,不同的树其拓扑结构均表明, sinensis)、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3
marmoratus)和镍纹尖塘鳢(Oxyeleotris
种塘鳢科鱼类聚成1簇,而另外1种塘鳢科的刺盏塘鳢(Eleotris
acanthopoma)
与溪鳢科的溪鳢(Rhyacichthysaspro)单独成1簇。3种缎虎鱼科聚成另外1簇,
所得结果支持传统的分类学。
3. 研究不同群体内的遗传结构表明:核苷酸多态性(nucleotide
diversity)
在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湛江群体最高(Ⅱ=O.02891);而北海群体最低
摘要
于控制区的高变异性,单倍型个数在群体间的差异不明显,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
平。其中越南群体、珠海群体和厦门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达到1。另外与野
生群体相比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Ⅱ=0.01,h=0.983)。
4. 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分析得出:在野生群体之间,除北海群体到相邻的2
个地理群体(越南和东兴)遗传距离小于O.0l,其它地理群体的遗传距离均较
大,体现出一定的遗传分化。8个野生群体的AMOVA分析表明,所有群体间的
变异占总变异的20%以下,而群体内变异占80%以上。群体间遗传距离和Alleles
inspace三维立体图都表明群体以珠江三角洲河口为界,两侧群体呈现较大的遗
传距离。分析结果还显示群体间的遗传结构符合距离隔离的脚踏石模型
(stepping—stonemodel)。构建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呈现出群体间层层递进多个星状
辐射的演变关系,即中华乌塘鳢群体为单系起源,在部分栖息地出现多次群体扩
张的格局。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和中性测验表明只有厦门和宁德群体在历史中经历
了瓶颈效应和快速的群体扩张,推测原因可能是第四纪冰川期对气候的改变而影
响中华乌塘鳢靠北栖息地(福建)的分布,而其它群体的规模在历史进化过程中
保持稳定。
关键词:中华乌塘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群体遗传学,
Ⅱ
Abstract
Abstract
To the structureo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