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软粘土蠕变特性及其盾构隧道差异沉降的研究.pdf

上海软粘土蠕变特性及其盾构隧道差异沉降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在上海软粘土地区修建的盾构隧道,隧道处于长期运营状态下,隧道的差 异沉降问题日渐凸现,对隧道结构安全、地铁列车运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会构 成一定的风险。隧道周围土层的蠕变特性是盾构隧道产生工后长期沉降的重要 原因之一。天然地层土体性质的变化、隧道进出洞加固区与天然地层的差异、 车站与隧道连接刚度的差异、隧道周围邻近荷载的变化,都使隧道产生了不同 程度的差异沉降。本文从上海软粘土的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着手,从多方面对 运营隧道差异沉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首先从盾构隧道周围软粘土地层的应力~应变的时效性入手,通过对各 类已有软粘土流变模型的分析比较和讨论。建立了Burgers模型和Mohor一-- Coulomb模型串联而成的复合粘弹塑性模型一Cvisc模型,该模型可以更好地描 述软粘土的粘弹塑性力学行为,其参数也可以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和蠕变试验得 到。 2.对上海典型软粘土进行了室内蠕变试验,揭示了上海软粘土的流变特性。 试验结果表明,④层土的流变特性相对较强,蠕变变形占总变形量的1/51/4。 循环动应力下的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动应力对土体的流变作用影响不大, 偏应力主导下的流变起主要作用。利用Origin软件的非线性拟合工具,.确定了 上海④层、⑤-层软粘土Burgers流变模型的计算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了较为 可靠的流变参数。 3.使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利用试验得到的土体流变参数和Cvisc蠕 变模型对盾构隧道长期沉降性态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典型区段的长期沉降计 算,仅考虑隧道下卧土体的蠕变变形时,④层土中的隧道在5年后,沉降基本 稳定,而⑤l层土在4年后,就达到稳定,最后趋向于收敛。通过对隧道下卧土 层蠕变性质的差异、进出洞加固区和天然土层的差异、隧道邻近荷载的变化等 情况的数值模拟,得到了由地基差异及荷载的变化引起的差异沉降规律。 4.在隧道的纵向广义连续化等效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的螺栓连接 引起的纵向、横向刚度的折减,引入基床系数比∞、隧道连接刚度比B两个参 数,建立了隧道在均匀地基和分段均匀地基上的统一计算模型,并编制了Matlab 摘要 计算程序.“GETM。计算分析了运营隧道处于弹性极限状态的允许差异沉降和 附加弯矩的分布规律,提出评价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差异沉降的量化控制条件。 5.利用现有的监测资料,对上海地铁l号线运营lO多年来隧道差异沉降 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隧道长期沉降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引起沉降的 各种原因;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有一定程度的吻合,证明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可 靠性。 6.结合地铁9号线上穿越工程和地铁7号线下穿越地铁1号线工程实例, 对卸载和施工扰动引起的已建隧道隆沉变形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减小和预防隧 道差异沉降的工程措施和施工方案优化建议,为上述两近距离穿越工程成功实 施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盾构隧道、差异沉降、软粘土、蠕变、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弹性地基 梁、有限差分法 ¨ Abstract ABSTRACT settlementof tunnelm becomes The differential shield Shanghai long—term threatenthe ofthetunnel’Sstructureand obvious,whichseriously security gradually comfortablenessin ofsoft aroundthe operationprogress.Thecreepproperty clay tunnelisoneofthe causesofthe settlement.Some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