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PPT-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础知识介绍 第二部分: 开题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础知识介绍 一、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种程序性和实体性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指规划等综合决策的制定者或建设项目的建设者对综合决策或建设项目的实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的说明,以及为了预防或减轻这些不良影响所可能会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替代方案等内容。 二是指对该规划或建设项目具有管辖权的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和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或渠道,在对该环境影响说明的分析、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以帮助规划者或建设者对先前的说明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善。 三、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使国家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大规模产生 有利于环境民主的推广 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 开题报告 一、题目: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与完善 二、选题背景: 环境污染、资源滥用、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威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受到广泛重视。 三、选题意义 作为相对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之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理念,它的不断完善、有效落实对我国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起步较晚,评价制度体系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深入研究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以来的发展进程及发挥的作用,分析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四、国内外研究及制度现状 参考文献: [1]张学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N].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06(68-72). [2]杨枫、郑伟元、贾克敬、蔡玉梅.德国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步骤评介[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58-64. [3]汪劲.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04(2):107-118. [4]王树义.环境法系列专题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5-217. [5]刘铁丽.环境法基本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 [6]陈维春等.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01-68. [7]张乐群.完善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若干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0):188-190. 参考文献: [8]蔡玉梅、李天威、王昊.中国和欧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75-79. [9]李红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及发展重点[J].环境工程,2009(01):81-84. [10]王楠.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350. [11]蔡守秋.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12):12-17. [12]尤琦、张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探讨[J].环境保护欲循环经济,2010(02). [13]刘秋妹、朱坦.欧盟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初探[J].环球瞭望,2010(3):83-88. [14]蒋希利、张亚强、马红霞.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11(01):88. [15]周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武汉大学,2012. 五、论文大纲 阐明环境影响评价理念产生的理论基础 分析外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阐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阶段意义 针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实践提出完善建议: 树立理念;完善立法;分类管理; 过程监督;执行保障;公众参与。 通过分析实践中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的需求与供给等内容,总结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缺陷: 立法;执行与监督;公众参与。 * * * 1964年首次提出 1969年成为正式制度 首创于美国 被许多国家采用 我国1979年首次适用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89年进一步明确 1998年进入制度化、 规范化和可操作化阶段 理论基础: 公益信托理论 环境权理论 项目 国外 国内 适用范围 所有活动 只有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评价 适用时限 注重评价的过程控制 获批后不再注重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预测 先评价,后立项、实施 缺乏程序,对重大活动的评价一般是先立项、后评价 适用内容 注重项目整体对环境的影响 仅注重单个项目的环境影响 执行情况 注重执行情况的监督 对项目单位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相对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