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

甜叶菊 茶 可 可 烟 草 茶 叶 槟 榔 咖 啡 桑 桑 啤 酒 花 3、饲料及绿肥作物(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 豆科牧草绿肥作物:如紫花苜蓿、红花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三叶草、田菁等; 禾本科牧草:如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苏丹草等; 菊科牧草:如菊苣、苦荬菜等, 水生绿肥:如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等。 4、药用作物(medicinal crops) 如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甘草、半夏、红花、百合、何首乌、五味子、茯苓、灵芝等。 5、特用作物 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编织原料作物如芦苇、席草、蔺草等。 青贮玉米 羊 草 羊草放牧 御谷 稗 草 细绿萍 细绿萍 籽粒苋 苦 荬 菜 紫云英 细绿萍 苜 蓿 紫 云 英 岩黄芪 小 冠 花 红 花 人 参 橡胶园 (二)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1、按作物感温特性,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 如水稻、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左右。 如麦类作物、油菜、蚕豆等。 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特性分类: 长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 如麦类作物、油菜等。 短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 如水稻、玉米、棉花、烟草等。 中性作物: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的作物。如荞麦、豌豆等。 定日作物: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 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在12小时45分的日长条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 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可分为C3作物和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三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 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如水稻、麦类、大豆、棉花等。 C4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 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在强光高温下光合作用能力比C3作物高,如玉米、高粱、甘蔗等。 思考题: 水稻和玉米分别在2个透明密封的容器里生长,结果怎样? (三)其他分类方法 按作物播种季节分:春播(夏播)作物和秋播(冬播)作物。 按收获季节分: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 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分: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等。 按生育期、生育季节分:早熟、中熟、晚熟; 按茎杆生育特点分:高杆作物(如玉米、甘蔗等) 矮杆作物(稻、麦、油菜、大豆、棉花等) 匍匐作物(如甘薯、苕子等)。 以上各种分类方法对认识作物特性,合理安排茬口,科学应用栽培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起源与传播 一、起源 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人类栽培利用而来的,作物的起源和形成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和成果。 1、起源中心 解决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目的在于寻找植物资源和建立“基因库”,以培育出更多有价值的农作物。 瑞士,德·康多尔,1883年《栽培植物的起源》 前苏联,瓦维洛夫,1926年《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1935年《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提出8大起源中心。 1968年,茹可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观念,将瓦维洛夫确立的8个起源中心扩大到12个。 1975年瑞典的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了《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重新修订了12个基因中心,扩大了地理基因中心起源概念。 作物起源地理基因中心(12个)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 (3)澳大利亚中心 (4)印度斯坦中心 (5)中亚细亚中心 (6)近东起源中心 (7)地中海中心 (8)非洲中心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10)南美洲中心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 (12)北美洲中心 起源于我国的农作物 大豆、粟、苎麻、黄麻(圆果种)、苘麻、竹庶、薏苡以及某些粒用豆类。花生(小粒种)原产于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作“千岁子”。 油菜的白菜型、芥菜型以及小麦的野生种类在我国西南山区广泛存在,说明油菜、小麦的某些栽培种可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西南山区广泛存在着野生稻的资源,因此我国也应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 粟是我国古代的主粮,“粟”这个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