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坡地重力地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_坡地重力地貌

第一节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和重力作用是地貌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形成的重要营力。出于岩石不断受到风化和重力作用破坏,为其他营力塑造地貌创造了前提,也为各种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提供了物源。 风化和重力作用还不断改变地表环境面貌,是造成地质灾害和地方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风化作用也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矿产。 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一、物理风化作用 1、温差风化 日夜和季节温度变化可使岩石膨胀和收缩。岩石是一种传热的不良导体,在白天因受阳光曝晒,温度增高,表面体积膨胀,但内部很少受到热力的影响;夜间,当岩石表面逐渐冷缩,内部却因受到传导进来的热力影响而膨胀。如此经常不断地表里不均地膨胀与收缩,一方面产生垂直岩石表面的裂隙,另一方面产生平行岩石表面的裂隙,彼此脱离,层层剥落,岩石就破碎了。 2、冰冻风化 填充于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分因冰冻使岩石机械破碎,称为冰冻风化。实际上这也是由温度变化间接使岩石破碎的现象。在高寒、高山及季节变化显著的地区,常在一年或一日之内,发生冰冻及解冻现象。水结冰以后体积约增加1/11,在裂隙和封闭孔隙中可产生巨大的压力(960kg/cm2),从而可以撑开和扩大裂隙;气温上升,冰融成水,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这样一冻一解,反复进行,足可把岩石劈开崩碎,因此裂隙中的冰冻作用犹如一把砍石利斧,故亦称为冰劈作用。 3、层裂作用 位于地下深处的岩石,因承受上覆岩石的巨大静压力,处于坚实致密状态。这样岩石一旦上升,上覆岩石被剥蚀而出露地表,如释重负,体积膨胀,因而可产生平行于地表的裂隙,亦可称为卸荷裂隙;如果是具有层理的沉积岩石,层与层之间也可张开。这样,便助长了岩石的机械破碎。这种现象称为层裂作用。 热力风化 球状风化 阳春的花岗岩石蛋 融冻风化 洛基山 新疆 阿尔金山 二、化学风化作用 1、溶解作用 水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水与岩石相遇,即与其中的矿物发生溶解作用。矿物溶解的难易主要决定于矿物的溶解度。因此矿物有易溶矿物和难溶矿物,一般说来,其难易顺序如下:K+、Na+等的氯化物>Ca2+、Mg2+等的氯化物和硫酸盐>Ca2+、Mg2+等的碳酸盐>Fe3+、Al3+、Si4+等的氧化物和硅酸盐。若以常见造岩矿物论,其溶解度大小顺序如下: 方解石>白云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矿物的溶解度除与矿物本身的化学组成有关外,还与水温、压力、CO2含量、pH值等有关。 2、水化作用 又称水合作用,即物质与水相结合的作用。如矿物与水作用,水可以直接参加到某些矿物中去,形成结晶水,产生新的含水矿物,例如硬石膏(CaSO4)变成石膏(CaSO4·2H2O)、赤铁矿(Fe2O3)变成褐铁矿(FeO[OH]·nH2O)等。同时水化作用形成的新矿物,往往体积膨胀,对周围岩石产生很大压力(如硬石膏变成石膏,体积可增大30%),从而引起岩石的机械破碎。 3、水解作用 即矿物与水相遇,引起矿物分解并形成新矿物的作用。由于水中常有一部分水分子离解成H+及OH-离子,从而使水成为具有活泼离子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溶液。各种弱酸强碱或强酸弱碱的盐类矿物溶于水后也出现离解现象,其中离解物可与水中的H+或OH-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4、氧化作用 在大气和水中含有大量游离氧,大气中占21%,溶于水的气体中氧占33—35%。岩石中矿物在氧的作用下,使其中低价元素变为高价元素,低价化合物变为高价化合物,这种作用称氧化作用。 5、碳酸化作用 自然界基本没有纯水,水中常含有各种酸类(碳酸、硫酸、硝酸等),可加速对各种岩石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含有碳酸的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更为普遍。例如,碳酸盐在含有CO2的水中,就会转变为重碳酸盐,其溶解度比碳酸盐大十几倍到几十倍。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铝硅酸盐(各种长石等)、铁镁硅酸盐(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及其他矿物在水解作用及碳酸化作用下,最终都要彻底分解,形成易溶碳酸盐(流失)、SiO2胶体(流失或沉淀)和不溶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等)、铝土矿物以及褐铁矿等(残留原地)。 三、生物风化作用 1、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 如穴居地下的蚯蚓、蚂蚁、鼹鼠、黄鼠、田鼠等,经常挖洞钻土,破坏土层。所谓“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也说明其破坏力量之大。又如植物根系可以伸入岩石裂隙生长,对岩石可产生10—15kg/cm2的压力,足可劈开岩石,并使裂隙不断扩大加深。 2、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如各种藻类、苔藓、地衣等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分泌有机酸、碳酸、硝酸等,分解岩石,吸取营养。特别是微生物的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更为强烈,有人统计微生物对岩石的总分解力大大超过动植物的总分解力。此外,动植物死亡后可分解出CO2、H2S和各种有机酸,在还原环境中植物死亡还可形成腐殖质,使岩石被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