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均富思想.PDF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0 年第 3 期
20 年 代 以 来 中 国 社 会
变 革 过 程 中 的 均 富 思 想
朱家桢
一
人类社会 自从出现了贫富阶级差别以后 ,贫者与富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就成为贯穿于人
类文明史中的一根主线 。为了寻求解决贫富矛盾的方案 ,几千年来 ,均富思想一直是经济思想
史探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历代思想家为解决贫富不均 ,尤其是以土地 占有不均为中心的贫
富对立 ,提出了种种均贫富的主张 。这些传统的均贫富思想 ,对于近代中国均富思想的形成和
发展 ,在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上 ,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
二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 ,尤其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 70 多年
间 ,政治 、经济和思想意识的变革 ,尤为急剧和深刻 。对此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立场 、不同角度
和不同层面去分析 、探究其变革的动因、过程和得失 ,评价其历史的、理论的和现实的意义 。在
这里我仅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 ,对贯穿于这个变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论题 ———均富思想 ,作一
些考察和分析 , 以便作出相应的评价 。
( )
20 年代以来 , 中国 大陆 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 即自 19 19
年“五四”运动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自 1949 年至 1978 年
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 1978 年以后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开放时期 ,在这三
个不同历史时期里 ,均富思想的发展 ,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
( ) (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 19 —1949
近代中国自1840 年鸦片战争后 ,在资本列强的侵略压迫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直
到 19 19 年“五四”运动前的 80 年间 ,经历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辛亥革命四个重要
历史发展阶段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 ,在不同程度上 ,提出了革除弊政 、振兴国力 ,改变中国长期
积弱积贫的要求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提出的“有田同耕 ,有饭
同吃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主张 ,集中代表了传统农民小生产者的
均贫富思想 。与此不同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提出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主张 , 已不是平均
主义的均贫富思想 ,而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均富思想 。
以 19 19 年“五四”运动为契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192 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直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几十年的武装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具有军事共产主义
色彩的均富思想 。
·136 ·
上述体现在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均富思想和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的理论和实
践中的均富思想 ,构成了近代中国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均富思想的两大体系 。
1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均富思想 。
第一 ,均富的目标模式 : 同富共享 。孙中山出身贫苦农家 ,对农民的贫困有切身的体验 。
他在檀香山读书时就产生了“必使我国人人皆无苦难 , 皆享福乐而后快”的愿望 ,萌发了“改良
祖国 ,拯救同群”的思想 ,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 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 ,
孙中山留居伦敦 ,考察西方社会 ,见欧洲富裕各国 ,因贫富悬殊而面临社会革命 。为此 ,他努力
寻求一种能在政治革命成功后 ,避免两极分化 ,防止社会革命于未然的理论模式 。他从当时各
种社会主义学说中 ,吸取了亨利 ·乔治的理论 , 同时从中国古代井田制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
制度等历史借鉴中 ,形成了他的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主张 ,作为他解决贫
富分化的基本理论构想 。1905 年在《同盟会宣言》和《民报》发刊词中 ,提出民生主义的宗旨是
“文明的福祉 , 国民平等以享之”,“一切平等无有贵贱之差 ,贫富之别”。此后在多次演说中 ,一
再说明民生主义是要“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德'—'道'理型与形而上学的中国形态.PDF
- 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PDF
- 1范式的探索.PDF
- 2006年甘肃贫困农村0~5岁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PDF
- 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效性预测评估.PDF
- 2008年底预防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项目情况简介.PDF
- 2010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PDF
- 2014印度大選社會經濟面分析.PDF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进程.PDF
- AnEvaluationofChina.s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forPopulariz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PDF
- Campbell图书馆简介.PDF
- CAR构件编程技术中的自描述特性.PDF
- CheeseJourmIOfElectronDe,i嘲.PDF
- Cloudow一种基于用户层虚拟化的软件即服务模式运行系统.PDF
- CNAS发布认可规范文件和认可体系运作过渡转换政策.PDF
- Donors'contributiontoChina'sdevelopment-strategies,policiesandpractises.PDF
- ERP在医院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PDF
- ExtranetSSO服务的设计与实现.PDF
- FreieUniversittBerlinWinterCourses柏林自由大学冬季人文研修课程.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