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地租制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地租制度研究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地租制度研究 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农村集体缺乏发展资金,有必要通过收取地租完成集体经济的资金积累,再将其主要用于发展性项目,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完成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目标。地租不同于农业税、“三提五统”和“一事一议”筹资款。收取地租不仅是土地所有权等理论的内在要求,而且调研显示能够得到大部分农民的支持。农民集体地租法律制度应当在坚持“分步走”、民主性、低额度、保障性、发展性等五大立法原则的基础上,展开具体法律规则的构建。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社区集体组织以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财产,通过直接经营或者出资、发包、出租、出让、转让等方式实现价值增值,并以服务、分配等方式实现集体成员利益的活动,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其合作成员的经济活动。”[1]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为实现集体财产增值和成员利益。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主要是农村社区集体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有效且可持续地实现集体财产的价值增值并有效服务成员利益的过程与状态。显然,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对于强化集体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集体筹集发展资金的渠道又很有限,集体经济难以有效实现。因此,为了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的筹资渠道,促进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亟需强化农民集体对家庭承包地收取适当地租的研究。当然,正如“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还是一个法律命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确定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实践探寻集体经济的法律需求并将先进经验法律化,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引导和保障”[2]一样,农民集体地租制度既是经济命题也是法律命题,而且在当今依法治国的宪政理念下,更应当强化地租制度的法律化。为此,本文在理清地租的内涵及其与农业税、“三提五统”等概念的异同后,试图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视角,论证家庭承包地之地租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地租制度构建的立法原则及其相应的具体规则。   一、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地租界定   地租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在不同学科中内涵迥异,且其外延丰富。为“对症下药”,有必要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语境中阐释地租的内涵,厘定地租的外延。 一 地租的法律解释   地租是在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分离的情况下,土地使用权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向土地所有权人支付的对价。地租有货币地租、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三种形态。土地使用权人除了承担缴纳地租的义务,还承担公法上的义务,比如纳税的义务。判断一项土地使用权人的负担是否属于地租,应该看该负担是否由土地所有权主体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征收、且该项负担是否具有直接偿还性。凭借所有权征收的非直接偿还性的征收才属于地租的范畴[3]。显然,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表达形式,缴纳地租为私法上的义务。   目前,在我国土地分为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而且无论是土地管理部门出让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时收取的土地出让金,还是农民集体基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让渡收取的收益以及基于“四荒”地、机动地的发包收取的承包费,都是地租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对于广大农村而言,除少量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四荒”地、机动地之外,更多的是不收取承包费的家庭承包地,故本文仅研究以家庭方式承包集体土地之地租问题。 二 地租与相关税费之比较   1.地租不同于农业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计征农业税的根据是1958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以下简称《农业税条例》 。根据1958年《农业税条例》规定,农业税实行比例税制,凡是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农业税的纳税人。纳税人具体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兼营农业的其他合作社;有自留地的合作社社员;个体农民和其他有农业收入的其他公民;国营农场、地方国营农场和公私合营农场;有农业收入的企业、机关、部队、学校、团队和寺庙。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成为农业税的主要纳税人。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免征农业税,剩余的3个省农业税税率均降到2%以下,农业税名存实亡。200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废止《农业税条例》[4]。至此,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皇粮国税”被彻底废除。   关于农业税的性质,有人认为是一种租,理由是:农业税独立于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税制之外;其计算依据农业收入没有去除相应的生产成本;既没有起征点也没有免征额;纳税主体为土地使用权人即农户,而非土地所有权人。但是,农业税亦符合税收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的特征;农业税的征税客体为农业收入,而非直接针对农地使用权,不具有凭借土地所有权征收的特点;而且,征收的农业税不归土地所有权主体所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