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温盐浴氮碳钒渗工艺研究
摘 要
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主要通过改变模具表层成分、组织,从而显著提高模具的
硬度、耐磨性、耐热性、耐腐蚀性、抗熔性、抗咬合性,达到提高模具极限寿命
的目的。目前常用的表面强化方法,如表面淬火、表面扩散化学热处理、气相沉
积、表面涂镀技术等已经闩益的发展成熟,而随着激光、稀土元素以及纳米技术
应用的不断扩大,一些新型表面工程技术也逐浙应用到模具的表面强化领域,进
一步推动了模具表面技术的不断发展。
本文结合湖南长沙振升铝材公司H13钢挤压模具实际生产情况以及模具在使
用中的工作环境,对模具的制造工序进行了改进,有效降低了模其的各类失效。
此外工序改进后,发现模具失效主要集中在磨损和裂纹两个方面,裂纹失效的主
要原因是模具设计不合理造成;而磨损失效则在于所使用的H13模具钢中,cr、V
等合金元素的含量大都处于国家标准的下限。
本文在系统了解国内外模具表面强化技术的前提下,提出低温盐浴氮碳钒共
渗工艺。采用氮碳共渗基盐作为盐浴豹主要部分,辅以V2啦和还原剂,对45、T10
及Crl2MoV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共渗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控制盐浴中
CNO一的浓度在区域为32~36%之间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渗层深度;共渗过程中,
CN一浓度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其浓度对渗层深度影响不大;随着盐浴中V%的增
大,钢经共渗后的硬度也随之增大,V%控制在1.O~1.2%适宜;随着共渗温度的
升高,渗层化合物深度也随之增高,但是超过590℃后反而有所下降,570℃为最
佳共渗温度;随着共渗时间的增长。渗层化合物深度也随之增加,但超过4h后表
面疏松有所增加,共渗时间在2~4h为宜;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渗层深度也随之
增加,而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增加,渗层深度随之降低。
对H13钢经低温盐浴氮碳钒共渗的渗层组织、元素分布、渗层硬度以及渗层
中的物相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H13钢经氮碳钒共渗处理后,渗层组织
与经盐浴氮碳共渗处理后的渗层组织相类似,但氮碳化合物尺寸相对细小,分布
更加弥散,渗层硬度远高于盐浴氮碳共渗和渗氮处理的渗层硬度,从表层到心部
的硬度分布状态较氮碳共渗处理的更为平缓:对渗层化合物不同深度进行能谱分
u
析,发现有大量的钒渗入到基体中,而且渗入深度达到120m以上:对经不同共
渗时间处理的H13钢渗层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大量VC、VN等合金碳、氮
化合物相。
关键词: 氮碳钒共渗;失效;低温盐浴;…3模具钢
蜜塑堡垦童蜜垒些墼!l鎏苎塑墼些墼董鎏三圣墼蜜
ABSTRACT
The ofthedieandmouldisto the
surface
strengtheningtechnologies improve
resistance,heatresistance,corrosion
rigidity,wear
and the lifeofthedieandmould
resistance by
remarkablyimplementhigh—point
of surfaceand
thesurface structurethe
altering component,the layerdepositcladding
onthe incommon as,thesurface
surface.Presently,the use,such
technologies
chemical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