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硼化镁的形成理及其成相控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二硼化镁的形成理及其成相控制

二硼化镁的形成机理及其成相控制 Formation Mechanismand of Controlling Diboride Magnesium Phase 一级学科 挝整抖堂皇王程 学科专业 挝魁堂 作者姓名 史废盔 指导教师 割丞篮教援 @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零零八年一月 摘要 随着人们对二硼化镁(MgB。)超导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其形成机理 及成相控制的研究对高品质MgB。超导材料的制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和高频感应熔炼的方法分别制备MgB。多晶块体材料及 Mg—Cu—B三元合金,并结合显微组织观察、差热分析技术、粉末烧结理论,热力 学和动力学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原位烧结过程及深过冷Mg-Cu-B合金熔体中 MgB。相的形成规律。另外,在原位烧结过程中,通过对外加和tl生纳米MgO颗 粒掺杂相自身演化规律和对MgB。相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确定了这些影响与 MgB2超导电性之间的必然联系。上述研究包含的主要内容和获得的结论有: 利用高精度差热分析仪对Mg粉和B粉的混合试样进行烧结处理并同步监控 其反应进程,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典烧结理论和多重扫描动力学分析 方法,系统研究了原位烧结制备过程中多晶MgB。相的形成过程及成相机理,并 确定了最佳烧结工艺。结果表明:Mg粉和B粉在Mg熔化之前便已开始反应, 直到1023K时才反应完全并生成多晶MgB。相,因此在略高于1023K烧结得到的 样品具有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在Mg粉熔化之前,反应属于固一固反应阶段,相 互接触的Mg和B颗粒通过原子之间的相互扩散在接触处形成固溶活化区,MgB。 相便在该活化区内形成。多重扫描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固一固反应所对应的 最概然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表明MgB:相在该阶段受随机形核和随后的 瞬时生长方式所控制,生成的MgB。颗粒以纳米尺度存在且很难长大;Mg粉熔化 以后,反应进入固一液反应阶段,熔融Mg的渗透和包覆作用促进了Mg和残余 B之间的反应,与此同时,MgB。晶粒在该阶段按Ostwald熟化机制迅速长成规 则的六边形。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同样采用热分析的手段,进一步研究了原位烧结过程 中纳米AI。0。粉末掺杂对多晶MgB。相形成过程的影响,并确定了该影响与超导 电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在Mg粉和B粉原位烧结反应过程中,纳米 AI。O。将与Mg发生反应而生成纳米MgO和单质Al,由此改变了MgB。相的形成进 程。纳米MgO颗粒的析出限制了MgB。晶粒的长大,从而有效增加了MgB。多晶体 的晶界磁通钉扎作用。同时,纳米MgO颗粒自身也可作为有效的磁通钉扎中心, 提高MgB。多晶体的临界电流密度。但随着纳米A1。O。粉末掺杂量的增多,析出 的纳米MgO颗粒将发生局部团聚和长大而失去磁通钉扎作用,从而破坏了MgB。 多晶体的整体超导电性。Al原子部分取代MgB:晶体结构中Mg原子的位置,从 而破坏了它的电子结构而显著降低MgB:多晶体的临界转变温度。 在原位烧结制备多晶MgB。超导体过程中,MgO作为第二相的析出不可避免。 对自生MgO相的形成、演化规律及对超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发现:通过调整固 一固反应阶段的保温时间可实现自生纳米MgO颗粒的控制析出,并将其保留到 固一液反应阶段的大角度MgB2晶界及表面处形成有效的磁通钉扎中心,从而得 到高超导电性能的多晶MgB。超导体。 选取共晶Mg。。.。Cu42.。和Cu。。.,Bm作为Mg和B的先驱相,采用高频感应熔炼 的方法在常压及较低温度(1100℃)条件下熔配Mg。。Cu,。B。。三元合金。随后,利 用循环过热的净化方法得到不同初始过冷度条件下的深过冷Mg,。Cu,。B。。合金,并 借助经典形核理论和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